BIMBA

新闻

【北大国发院EMBA专访】蜕变者王刚:勇者为王 百炼成钢

 

 

题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职业经理人。他们或已功成名就,但找不到持续领先的新动能;或锐意创新,渴望加速成长;或发展渐遇瓶颈,急寻转型方向。

他们做出了人生重要的选择:从商界回到校园,到大师身边聆教,与不同行业的菁英交流经验、思想。

曾经的久战沙场,让他们底气十足,果决担当;

而攻读EMBA,实现全球视野、思维能力、理论素养的提升,则让他们如虎添翼,在毕业后或转型升级,或开辟新局,母校在精神和智慧上赋予了他们厚度和力量!

“北大国发院EMBA专访”系列将镜头聚焦于一批就读北大国发院、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家和高层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北大求学经历和人生故事,折射出众多优秀企业领军者的成长之路。这里汇聚了百战归来的莘莘学子,汇聚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了推动国家发展的企业家精神。希望读者从他们的故事中获得启发,通过持续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时代。

 

 

少年壮志

 

提起国发院2018EMBA王刚,我总忘不了他在戈壁上说的那句话:

“今年比赛完了你们就知道了,前十名里有个‘北大国发’!”

戈壁上的风强劲,这句话却比风还强劲,从王刚的胸膛中喷涌而出,他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这股力量,让他在友队面前豪情万丈。而在上一届戈赛上,国发院A队的战绩是第19名。

那时他还在拉练。作为A队的政委,他想和队长一起把国发院的成绩拉到一个新高度,荣归国发。

梦想的分量很重,压得肩膀生疼。就在正式比赛的前两天,王刚甲状腺发炎了。作为队里的标杆性人物,他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去敦煌医院打了好几次吊针,在队友面前却若无其事、谈笑风生。

为了队伍能获得最佳成绩,带伤上战场的王刚冲在队伍最前面,为大家遮挡戈壁上的十级妖风。“不光是我自己,每个队员都是这样,在那一刻,想的都是团队的荣誉,把自己的苦和累早忘了!”

你今天看到的王刚,勇敢自信,除了在戈14上与队友一起创造辉煌赛绩,还作为戈15的领队,操起了“大家长”的心。虽然平时在北京人寿负责人力资源工作,但这次他却超越了人员组织这一工作模块,从赞助到拉练,再到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都由年轻的他来运筹帷幄。

当金秋十月来临,国发院的MBA学生、CHO100成员第一次走上了戈壁赛道,与EMBA学生和学院老师等248人共同构成了玄奘之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戈15由此也成为了国发院走上戈壁人数最多的一届。

此时的王刚内心充满了喜悦感、成就感,20年前在一本人力资源专业书上看到的那句决定了他一生的话再次出现在脑海——“成就别人,方能成就自己”。

这种生命的展开式,这种内心的充盈状态并非天生,而是来自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蜕变前奏

 

从前的王刚判若两人。

班主任回忆道,“刚入学时,王刚还有一些腼腆,不太爱说话;这两年的读书生活,他是变化最大的一个,整个性格都变得开朗起来。”

王刚本人对此也并不讳言。“我在班级中属于相对年轻的,平时交往也局限在年轻人当中。总担心班里那些‘大佬’会不愿意带我们玩儿,有种距离感”。

但朗润园的点滴生活打破了王刚的固有偏见。

“你能进这个班,说明你身上也有闪光点!”一位同学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刚从此带着考上北大的兴奋,重新审视自己,欣欣然融入班集体。

大学里学的是公共管理,却在毕业之际为了要做“成就他人”的工作坚定地入行“人力资源”;几年下来,凭着勤学苦练的“硬核能力”,29岁的他已成为泰康人寿浙江分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从复星保德信总部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回到北京,他又毅然加入刚刚创业起步的北京人寿,成为最年轻的高层储备干部,未来可期。

就在踌躇满志的时刻,他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听讲座。

舍我其谁的万丈雄心,在朗润园却遭到了北大老师的“当头棒喝”:“你干人力二十年,你讲人力可以讲多长时间?”

王刚这才意识到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仍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难以用一个系统化的思考“融会贯通”——满地的珍珠,却没有穿成一条精美的项链;站在人力的高台上仰望星空,那里风景几何?如何以更高的维度打量公司的未来?

也许,国发院的学术智慧可以成为一盏指路明灯。

 

朗润造梦

 

 

毕业一年后,王刚接受采访时特意穿上了E18班服,以致敬朗润园里的老师和同学。

“陈春花老师、杨壮老师、宫玉振老师,都在传递一个信条:领导者,就是造梦的人!”

日复一日的听讲,一场又一场的讨论,让王刚从最开始的“无知者无畏”走向了“勇者无畏”。

“以前人力资源之外的事,自己都不敢做;现在两年下来,和同学、老师沟通、学习多了,也在戈赛组织中对整体的运营有了切身的感知,自己的胆子不知不觉大了起来”。

E18是我人生下半场力量的源泉!”

于是,王刚开始为自己造梦——职业发展目标更清晰,跳出人力资源之一隅,为走向更宽阔的职场赛道摩拳擦掌、悉心准备;

他也开始为团队、为国发院戈友造梦——在戈16的启动会上,他大声疾呼“北大国发院为什么不能有个冠军梦?!”

他深知冠军不能一蹴而就,遂拉起了“师父团”,集结一众老A队队员手把手、一对一地带着戈16的队员训练,让国发院离冠军梦更近一些。

成为国发人已经有三年时间,王刚却一直“近园情怯”——总觉得回到朗润园,连说话也不能大声,怕惊动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怕这幽深的庭院载不动太多喧哗;总觉得朗润园教室的讲台只有鸿儒才能站上去,自己每次讲话都不自觉地站到台下,自始至终保留着对学术、对大师的满心敬畏。

“三月,我好想回到朗润园。哪怕在玉兰树下打个盹儿,也觉得此生足矣!”(张彤 撰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