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新闻

【北大国发院EMBA专访】吴頔:戈赛领队的领导力蜕变

 

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在炽热难耐的玄奘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双腿没有在赛场上奔跑,但思维却在飞转,运筹帷幄着一支钢铁队伍的战略战术;他们的脚步没有踏遍120公里征程,却一直守候在终点线前,为每一位到达终点的队员摇旗呐喊、加油鼓劲;当队伍斩获一个又一个大奖,他们与伙伴们胜则同喜,举杯同贺;当团队中出现不同的声音,他们把自己化作和弦,春风化雨,凝聚团队奔向远方。

 

他们就是领队,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每一支队伍的领队——他们大多曾是上一届戈赛的A队队员,训练功底扎实,在灵魂与肉体交织的苦痛中,迸发着速度与激情;作为领队,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重任——对内统筹上百人备赛训练、参赛指挥、后勤保障;对外获取赞助、整合社会资源,是一支队伍的“主心骨”。

 

如果说商学院除了要传授系统化的领导力理论知识,还需要给学生一次完整的领导力实践机会的话,那么当“戈赛领队”无疑“不容错过”。幸运的是,戈15A队队员、北大国发院EMBA2019班体育班委吴頔凭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这样的一次机会,或者说是

 

 

践行领导力哲学:相信自己、相信团队、无我利他、融入共生

 

来读EMBA之前,吴頔是典型的理工男,思维缜密,逻辑严谨。但是,正如北大国发院领导力教授杨壮老师在课堂上所讲,“领导力既是科学,更是艺术”,吴頔原有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让他可以把管理事项安排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也成为他领导一个创业项目亟待突破的能力边界。

 

“备战戈赛,其实就是在做一个创业项目。组织人员、设定目标、整合资源、协同作战、达成目标,创业的过程它都有,创业的压力更是无处不在。我以前学的更多是理论型的硬知识,但管理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需要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赛事组织与管理中去。”

 

作为领队刚刚接手戈十六,挑战就接踵而至。因为疫情的原因戈十五开赛日期推迟至十月,戈十六备赛期也相应被压缩至半年,而力争上游的战略目标却没有丝毫改变。

 

怎么办?

 

令人焦灼的问题还没找到答案,压力却在层层加码。

 

“我们原以为戈十六预期团队人数不会超过100人,但随着报名的推进,最终有160多人将代表国发院再次踏上戈壁这条路。戈十六组委会在自豪兴奋之余,面临更多的是组织保障上的压力。队伍越大,风险点越多,对领导者的能力、灵活性要求越高”。

 

时隔一年半,吴頔回忆起那段时光仍旧心潮澎湃。

 

“当领队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领导力方面的。我逐渐意识到,领导者一定要学会与团队融入共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国发院戈友会有个口号‘跑一年,干一年,讲一年’,就是第一年跑戈赛,第二年组织戈赛、为戈赛服务,第三年做顾问传递戈赛经验与精神。这个社团集结了EMBA各届、各班的精英,很多人有运动或参加戈赛的经验、专业技能与社会资源。这次备赛压力大,很多老戈友都被调动起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E19的班委,吴頔坦言自己所在的戈赛值年班级也是强大的后援团。尤其是二届班委更是群策群力、敢于担当,让吴頔可以有更多精力专注在赛事本身。同时,E19班委、E19同学一起创新了戈赛的赞助机制,探索校友企业的赞助模式。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设计咨询企业,我们工作中可能更看重个人独立思维和创意的展现。但参加戈赛,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是团队作战。作为领队,我开始学会战胜自我、相信团队,这样才能和大家一起达成团队目标,而不是各自为战。”

 

在天气多变的大西北进行长距离户外比赛,太多的不确定性考验着团队的信念、能力和意志力。

 

“戈赛的口号是理想、行动、坚持、超越,在不确定性面前,我必须带领团队调整心态,坚定信念;唯有坚持,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团队的超越”。

 

几经风雨,国发院戈16战队战果累累——刷新北大国发院A队参赛以来的历史纪录,并获得——A+组冠军、EMBA组卓越奖、EMBA组沙克尔顿奖、EMBA组风范团队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公益传播奖、最佳公众人气奖、戈壁金像大奖、公益行动奖、戈声嘹亮第二季优秀创意奖等十项大奖。 

 

“奖项的获得,是对国发戈友会、组委会整个团队的肯定;但对于我个人,这是一场回归初心、自我学习、自我超越之旅,戈赛让我实现了领导力上的蜕变。”

 

今天,当吴頔被公司派到兰州筹建西北分公司,即使面对未知与挑战,他的内心依然充满自信。

 

“初到西北,拓展业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困难重重;但每每想起4天120公里戈壁A队挑战之旅,每每想起自己曾带领100余名队友征战戈壁,内心就多了一份力量。再面对困难,就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更关键的是,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成就他人。以前自己带团队的时候,可能更以自我为中心,直接告诉下属该怎么做;现在想的更多的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沟通,帮助伙伴共同成长。团队成功了,我也就成功了。‘无我利他’——稻盛和夫和陈春花老师都在倡导的领导力哲学,我正在努力践行。”

 

朗润岁月,如沐春风

 

在班主任范丽荣老师眼里,“吴頔同学始终保持微笑,和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都非常融合;他和蔼可亲,令人如沐春风”。

 

吴頔如此温暖、宁静的内在,与国发院所在地朗润园的气质颇为相契。

 

“我其实对燕园并不陌生。之所以来到国发院再读一个管理的硕士,是希望自己在管理能力和管理知识方面有所提升。”

 

一个为自己规划未来的领导者,常常会嗅到行业、时局微妙的变化。“虽然我所在的是行业头部企业,但是近年来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在发生剧烈变化,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战略性的安排。未来公司的发展,还需要学会融入系统生态、整合周边资源、建立共生网络,才能共创价值、共赢市场。”

 

拥有这份整合能力,需要企业管理者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对行业及宏观趋势的洞察力。为此,吴頔把提升自我的橄榄枝伸向了北大国发院。

 

“报考前,您也综合比较了多家顶级商学院。国发院到底哪里打动了你?”

 

“豪华师资!”吴頔脱口而出。

 

而这强大的师资队伍日后带给他的不仅是视野的拓宽,不仅是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更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如沐春风”。

 

“《困境中的领导力》课程把大家带到红军四渡赤水的现场。宫玉振老师将军事、管理融合在一起,以四渡赤水的每一次实战为我们讲解在不确定性环境中领导者该如何做决策,这对面对疫情、技术变革等多种不确定环境的企业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课堂之外,吴頔尤其难忘备战论文的时光。

 

“一般人的印象中,导师指导论文就是指引一下研究的大方向。但是,宫老师真的是一字一句在看我的论文、修改我的论文。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宫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让我讲自己所在企业的故事,和我一同挖掘哪些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素材,探讨论文的框架该如何搭建。用‘贴心’两个字来形容国发院的老师,真不为过。”

 

今天,国发院已经从朗润园时代过渡到了朗润园、承泽园双园并举的时代。无论在哪里,古老的皇家园林都在无形中提示着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

 

“我相信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需要有国发院、北大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支撑。我们作为国发院的学生、校友,也希望能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把国发院的精神传承下去。”

 

今天,吴頔虽身在西北还心系戈十七,继续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坚韧向师弟师妹们传授着戈赛的精髓,传递着国发的精神。

 

朗润岁月,如沐春风。(张彤 撰稿;张彤、范丽荣 采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