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MBA新闻

陈春花:不确定环境下的挑战与超越 暨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MBA2021宣讲会(首场)


2020年9月20日,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长,北大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春花教授带来主题讲座“不确定环境下的挑战与超越”。与年轻的职场人和创业者一同探讨,在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下,如何应对变局,寻求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和突破。同时,北大国发院正式启动2021年MBA招生,举办首场宣讲会,发布最新报考信息。

陈春花教授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原北大国际MBA),是国内商学教育的翘楚,成立于1998年,由北大国发院运营,汇聚全球顶级商科教育资源,国际特质鲜明,同时深得北大人文底蕴,“中西合璧、知行合一”,“依国家智库、铸商界领袖”,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创者和领导者。目前,北大国发院开设两个国际MBA项目: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MBA以及北京大学—弗拉瑞克商学院MBA,每年秋季开学。

1、基于过去的认知无法走到未来

讲座一开始,陈教授为我们推荐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经典语录:“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当我们面临困局,如果仅从一个维度思考往往难以找到解决方案,只有改换视野和角度,才可能求得突破。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数字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如果仅仅基于过去的认知,无法走到未来。事实上,“我们处在一个你和我都不太熟悉的、虚实结合的世界。”陈教授如此形容。我们生活多年的现实世界和我们还不太熟悉的数字世界已经完全结合。数字世界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换言之,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却用数字的方式认知世界。数字世界帮助我们的生活继续下去,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在这样的认知下,许多问题的答案已经发生改变。

在过去,企业间的竞争是一种“有限游戏”——有输赢之分,赢者胜出,占领市场,游戏结束。而在今天,存在于市场的更多是“无限游戏”——游戏的目标不再是竞争和垄断,而是“让游戏不断进行下去”。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游戏则越“存在”。在企业层面,只有始终在市场存活,才有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利他”、“合作”成为新的取胜途径。

同样应该发生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模式。过去我们常常过分追求“预测”,希望能由过去预判未来。然而在如今的许多情况下,未知远远大于已知,预测已经不可靠。取而代之的,我们应该信任动态的进化、迭代的方式,因为我们唯一可以笃定的是进化和行动。

最后,在过去,笛卡尔“部分之和为整体”的世界观成为整个工业时代的基础,我们用细分的方法认知世界,相信非黑即白。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整体仍然是核心,但却不再是部分之和。世界不再一分为二,“黑白灰”同时存在才是完整的世界。世界中的所有东西都是一种存在,它们相互关联、互为主体、不再有主客体之分,这是我们需要理解的世界观的转变。

2、超越与变革是必经之路

当我们拥有了新的认知视角,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超越和变革才能走向未来。个人的能力,企业现存的资源、流程、价值观往往成为超越和变革路上的阻碍。现有的资源、流程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现有的能力,然而,要想走向未来,资源、流程需要调整,价值观需要时俱进地。如果不能做到自我超越,企业的能力将被局限。

典型的事例发生在特斯拉公司。当特斯拉公司制造出第一台汽车,市场中的其他汽车制造商由于并未从中发觉产业调整的预兆,而是带着优越感过分关注细节和部件,以自己现有的部件制造能力对其嗤之以鼻,忽略了在顾客视角下特斯拉汽车的优越性,使特斯拉公司抓住机会、引领变革,一跃成为汽车行业中市值最高的公司。类似的是柯达公司,由于不断将最优秀的技术用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上,没有真正理解数字技术带来的消费行为、顾客价值的改变,因此无法看到业务模式更新的可能。

企业的核心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不是将一切服务于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只有企业自身愿意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顺应时代的变化。乐于改变的文化和习惯是企业最大的资产,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愿意挑战自我、放弃优势和过往经验,将为企业带来极大优势。

自我增长是企业的另一要务。“变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不再自我增长。”陈教授表示,在疫情冲击下,许多企业选择收缩、停止,希望等待逆境过去、环境恢复平稳再进行重启,然而企业的自我增长是有抗击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如果企业能够在外部危机中不断成长,同时在内部给予危机挑战和压力测试,其将不断进步、走上新的层次。

3、开放共生,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关于企业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做出正确选择、走向未来,陈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关键性原则——“共生”。如前所言,随着市场从“有限游戏”向“无限游戏”的转化,合作、利他等共生式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

站在更高维度思考,市场环境的改变离不开科技现代化的进步,这并非个人所为,而是人类集体智慧的体现;同样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自身商业考虑之外,也应该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与市场和社会寻求共生。企业如何去面向未来,陈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步骤。

首先,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更新自身的战略认知框架——从“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企业应该意识到,在数字化时代,许多行业被重新界定,规则已经被打破。在工业化时代,企业专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追求行业中的比较优势,在既定的市场需求中“分蛋糕”。而在数字化时代,新的思路是“创造需求”。要实现需求的创造,在新定义的市场中,企业不应过分关注尚未产生的竞争对手,而应首先寻求合作,使新市场存活和良好发展。

在工业时代,企业“想做”的是其初始规划,“能做”的被自身资源和能力限制,“可做”的由如潜在对手、供应商、替代者等产业条件决定。而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想做”的可以自由定义,也即,企业应该拥有“重新定义市场”的想象力,如滴滴重新定义了交通市场,其盈利模式不再是传统的出租车公司与司机间的雇佣、司机与顾客间的服务出售关系,而是通过建立顾客和司机连接的平台获得收益。未来许多可能出现的产品和服务将是顾客所不知道的,如新的智能产品、在线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等等。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做”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企业可以自我定位于产生连接、构建平台、传递信息等等,同时,企业“可做”的事项中也出现了大量跨界选项。

其次,企业应该进行价值重构。在过去,组织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效率,围绕组织效率产生了分工、分权、分利等人力资源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认为责权利对等是实现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而现在,组织效率受到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组织管理应该拓展到组织内外的协同管理层面。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效率不再是个人或单一组织的效率,而是系统效率。我们由过去将工作、权力和利益公正分配、以“分”创造高效率转而追求协同合作、以“合”寻求高效共生。

其三,领导者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布道者、设计者和伙伴,而非过去单纯的管理者。在公司文化的构建中,领导者的眼界应由过去的提升效率、取得盈利提升至对员工个人价值、乃至个人所做工作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中。

在微软,公司坚持永恒的价值观——为普通大众重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领导团队与员工就使命感、世界观和商业及创新愿景进行明确的、定期的沟通,与员工建立耳目一新、出人意料的伙伴关系,共同做大蛋糕、使顾客满意。腾讯也有自身“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以及“正值、进取、协作、创造”的崭新价值观。

公司价值观的构建体现着公司领导层和员工的共同目标,是公司内部共生逻辑的基础。

最后,企业应该将价值追求回归于与社会共生的视角。当一个企业将目标定位于“提供生活方案”,而非仅仅运行“商业模式”时,它就拥有了与顾客间的伙伴关系,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能够融入生活、驱动人类进步的企业一定会拥有未来,真正在行业领先的公司为人类打开了面向未来的窗。企业将与顾客、社会一起共生进步。

讲座的最后,陈教授引用约翰·奈斯比特的话鼓励年轻的职场人和创业者们不断思考、不断探求、不断改变,将对企业和自身的认知提升到新的层面——“二十一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

 

嘉宾介绍

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商学院长,北大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代表作有《共生》、《协同》等数十部。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开创管理学者到企业理论自恰实践的先河,数次获得《财富》“中国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 ”、被公认为“管理创新思想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