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MBA新闻

【北大国发院MBA校友专访系列】唐日新:用主动蜕变打通创业与高管的旋转门


唐日新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MBA2005级校友,现就职于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数字政府副总裁、自然资源行业总经理、北方大区总经理,并著有《创业经理人》《把名帅作为方法》等书籍,是一位典型的创业创新公司高管。

此前,他曾任职于外企,在IBM大中华区担任政府事业部客户总监、中国区产品部经理,也曾任职于民企,担任明略数据首席运营官、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不仅如此,他还有独自创业的经历。

与同时代的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相比,唐日新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职位之间穿梭自如,走出了跨文化和跨职业水土不服的“魔咒”。

唐日新为什么能突破魔咒,成为转型自如的少数派?

/ 从外企经理人到创业者 /

2000年加入IBM时,唐日新已经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2年。25岁的他从IBM管培生起步,主要负责产品售前。经过5年的多部门轮岗,他正式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又一步步成长为成熟的职业经理人。

2012年前后,外企在国内发展显露疲态,雇主竞争力逐步呈现下滑趋势。唐日新对此也有切身感受,于是他开始找合适的机会尝试再往前进一步。

2014年被视为“双创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到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唐日新觉得这会是事业的一个新起点,于是果断选择独自创业,创业方向选择了他熟悉的互联网科技领域。

真正干起来,唐日新发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差异很大。他说:“同样的方式做判断,以前不会出纰漏,但换到创业环境下,不确定性太多,结果完全不同。同时,由于做久了职业经理人,自己好像已经不太擅长去创造和改变。”此外,唐日新后来也反省:“当时与创业团队成员(3个比他年纪小10多岁的年轻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做的不是很到位,出现了对工作不理解、判断不准确等问题。相比之下,自己初次创业时并不是很成熟”。

/ 变身创业合伙人 /

虽然初次创业折戟,唐日新却留下了厚厚的创业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那段时间每天发生哪些重要的事、处理方式、犯的错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唐日新摸索到一些规律。

3年多之后,基于这份创业日记,唐日新出版了第一本书《创业经理人》,想把自己的转型心路历程提炼,分享给职业经理人作为转型的参照。

唐日新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涌现出了一种新的职业形态,我们称之为“创业经理人”。这群人既有创业者的雄心壮志和拼搏精神,能深刻感知到创业的艰辛与悲喜,又具备职业经理人的技能和素质,而且比职业经理人更敢面对不确定性、格局更广阔、适应速度更快、有鲜活的创新力、除了“我能……”更有“我想……”

2016年刚结束独自创业,转而与人合伙创业的唐日新,也基本是依据这幅“创业经理人”画像,为新业务板块招募和组建新团队。

当时拉他合伙的创业者,正是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

吴明辉虽然年纪比唐日新小一些,但创业经验丰富,还是北大数学系的天才。当时,吴明辉特别想为初创1年的企业寻找商业合伙人,并期望目标人选能在原有互联网广告测量业务的基础上,助力企业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唐日新在To B领域积累丰富,拥有和政府、大企业打交道十几年的经验,正是合适人选。双方经圈内朋友介绍见面,唐日新记得当时“同为北大校友,两人一拍即合”。

唐日新以COO身份快速投入新工作,此后3年里带领团队开疆拓土。新公司的规模扩张、资本运作、团队发展都可圈可点。当然,新问题也随之而来。经历3年多发展和多轮融资后,公司面临复杂的业务调整,唐日新负责的To B业务板块在全业务链中占比越来越低,此后想要达到资本方的增速预期越来越难。为公司长远发展计,唐日新多次和创始人商议后续发展方向,最后双方达成共识,唐日新做出了自我剥离的决定。

再出发真正蜕变 /

如今回首在明略数据的参与创业经历,唐日新说,“即使再来一遍,结局还会如此,可能具体业务问题会有机会处理得更好一些,但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只能如此”。他也不由感慨:“创业不容易,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偶然因素,身处其中想找到最优解很难。创业如同登山,登山只有爬到山顶,才能知道选的路是远还是近,创业也是如此,必须经过那个阶段,回过头去看才知道是对是错。

2019年初,唐日新入职阿里巴巴,依然保持着创业心态,并再次对此前的创业经历决策复盘。“我们为什么没做好,身为首席运营官,我肯定有短板和问题,比如我不知道企业从初创到成功会经历哪些阶段,这期间哪些做得对、哪些又是错的。”

经过在阿里3年多实践和学习,唐日新豁然开朗。初创企业也好,巨头也罢,管理上的关键差距绝对没有想象的大。不管创业还是管理,都是既不能等到万事俱备才启动,也不能做完SWOT分析就“拿着地图寻宝”。更真实的情况“是要结合发展阶段匹配合适的资源,再拓展相应的业务。成功创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除非创业天才,否则都得依靠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或战略纵跳往前推进”。

上述复盘,又为唐日新带来了第二本书的灵感。他将这本书命名为《把名帅作为方法――精益创业的全攻全守之道》。新书既借鉴精益创业的前沿理论,又结合自己对足球的了解,把商业竞争与球队管理对比分析。有人评论说,这可能是足球界最懂创业管理、创业领域最懂足球的一本书。

与前国奥主帅徐根宝合影

与前国脚孙继海合影

写书对于唐日新来说是有意思的事。很多和唐日新共事过的人,都评价说“老唐这个人从来没有适应期”。唐日新自己清楚,因为所有工作都是“我主动选的,而且我很兴奋”。

/ 注重学习才能持续成长 /

唐日新在创业者与企业高管的身份之间越来越切换自如,与他不断思考、复盘,尤其是主动蜕变有关。

主动蜕变的关键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和体验,更需要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系统,补充关键能力,成为持续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当年,唐日新就是主动学习的代表。他以管培生身份在IBM多个部门经历5年多的历练之后,不知道怎么去带7人团队,急切想提升自己。基于此,唐日新成为北大国发院MBA的一员。10多年之后再回想当年MBA报考、面试的过程,唐日新印象最深的,还是内心想成功考上的浓烈愿望。

儿子在伦敦切尔西队主场看球

唐日新至今认为,到北大国发院读MBA是他在一个非常正确的时间点做的一件非常正确的事。被晋升为一线经理那年他刚好31岁,工作中虽小有成绩,但过往的成功没太多技巧和章法,难以对自己的职业上升通道带来长久的支撑。当跟随林毅夫、周其仁、马浩、张黎、宫玉振等老师系统学习经济、市场、管理等学科知识,或开拓思考的边界,或立刻就能吸收和运用,受益匪浅。

更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系统学习不是一剂猛药,而是长效药,“两年学习过程之中以及之后相当长的时间,七零八落的思维开始体系化,而且变得丰满而有弹性,还能持续沉淀反思、不断‘反刍’。”

国发院MBA毕业多年后,唐日新非常认真而直接地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年纪也不太大,还是应该读MBA系统学习。职业经理人更是如此,相比各类创业营和短期培训,它不仅是身为‘学院派’要求入学考试、毕业答辩和有学位学历认证这些,也不单是教材、课程科学系统,而是一次长效学习,具有夯实底层基础的价值,是一个主动蜕变者成长攀登最好的奠基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