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MBA 2023-2024学生大使:梁全贵,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22级北大-Vlerick MBA项目在职班学生,西南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曾先后就职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入读MBA前在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担任产品销售经理。
幸运眷顾,主动求变
梁全贵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起步经历,他认为自己的首份工作得益于幸运的眷顾。在2011年,他加入了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那一年入职的120多位新员工中,他作为唯一的本科生,并且来自于双非院校,显得尤为特别。刚开始工作时,他被分配到GE的智能平台集团,负责研发和测试的任务。
按照梁全贵的预想和规划,他的职业路径应该是: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公司起步,从工程师做起,然后在技术研发领域的职业道路上深耕前行。但工作一年半之后,公司内部架构的变动,使梁全贵原本的“计划”就此打破。通过内部转岗,他加入GE医疗集团,误打误撞进入医疗行业,从技术研发转到技术售后。那时的他哪曾料想,未来的十余年,他将深耕于此,并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GE医疗集团三年多的时间里,梁全贵专注于售后技术支持岗,与公司共同成长和发展。但为了探索更多职业的可能性,他加入强生医疗,从售后转做售前工作。在强生,他主要负责全院血糖信息化项目在西区的市场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年间将该项目客户数量从0拓展到42个,增长数量达到当年公司同级最高水平。
从一名后台的工程师转到前端承担市场工作,梁全贵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不断,比如怎样与客户建立信任,怎样让自己推广的产品在一众相似产品中脱颖而出。“真诚”是梁全贵的应对方式,“换位思考”是他始终如一坚持的准则和一直在关注、提升的能力。梁全贵说,他早已习惯了拜访陌生客户时的“碰钉子”,他非常理解,他认为只有真诚的多次沟通,思考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同时要对自己和同行的产品非常了解,扬长避短、设置差异化突出的方案才能最终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2017年,梁全贵加入罗氏诊断,从血糖领域转到了病理诊断赛道,负责公司实验室精益流程管理系统和数字病理产品在西区的市场推广及销售支持工作。
罗氏诊断工作期间,参加新加坡同事组织的产品培训
一变“行业”,二变“职能方向”,三变“细分领域”,这是梁全贵在职业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变化。自2017年开始梁全贵一直在病理诊断领域工作,真正进入这个赛道后他才逐渐意识到,病理领域的产品对于每家医院来讲都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产品的引入来帮助病理诊断科室的医生更加精准地为患者出一份诊断报告。”
2020年,梁全贵进入飞利浦,担任产品销售经理,负责数字病理产品在西区的市场推广及销售支持工作。随着团队内部调整,他开始全面负责西区和北区的产品和业务,这段职业经历让他快速成长,业务与沟通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飞利浦工作期间,展会上新产品推广宣讲
入读BiMBA,拓展认知边界
梁全贵周围有不少优秀的同事都陆续参加了MBA学习。在同事们的影响下,他也打算通过读MBA来提升自己。
受新冠疫情影响,梁全贵的读书计划被搁置了两年。直到2022年,他认为不能再等了。经朋友推荐,他关注到了北大国发院MBA,经过细致的研究和了解后,他认为这便是适合自己的MBA。
“作为智库中的商学院,北大国发院MBA有着高屋建瓴的全局观,这里的老师都有着不同于一般院校的视野和格局。”梁全贵这样解释选择北大国发院MBA的原因,自己一直在外资企业工作,非常认可国发院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国际化的理念。他认为企业在未来应对全球化竞争与做好出海业务,都离不开国际化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如今,梁全贵已入学一年半的时间。对于奔赴外地读书的他来说,这一年半的确是痛苦的,家在成都,平时是出差不断的飞行达人,再加上每周末固定往返北京参加学习,整个人超负荷运转。但,这也是成长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需要比本地的同学付出更多的坚持,当然,他最要感谢家人对他读书的认可、支持和理解。回首读MBA的日子,梁全贵“无悔”,他说,投资学习是他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在学校上课期间,课堂上的作业汇报
职场工作十余年,梁全贵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很多事情有了解、有认知,但都是零散、不系统的,MBA学习让他将过去的经验串联在了一起,“是一次由点到面的体系化建设过程”。
他还说,在一个行业待久了往往有着定势思维,想要突破边界变得越来越困难。北大国发院MBA的同学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在互动学习、观点碰撞中,可以发现和学到很多其它行业的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参加展会活动时,同学们来展台探班
能力提升,助力职场
梁全贵特别提到,在北大国发院MBA,很多课程都让他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张黎老师在‘Marketing in China(营销管理与中国市场)’课程中曾讲到‘大客户管理’的概念(即传统的客户管理模式是售前、售后各阶段分别由不同人负责,现在则是以客户为中心全程形成圆圈式服务。),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启发。”梁全贵说,过去他在工作中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前期,完成前期工作后就将后续交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客户需要和每个团队磨合,整个衔接很差。这门课完成后他便做出了调整,推出“全流程客户管理”体系,客户的体验更佳,项目进展也更加顺利。
“中国传统文化领导力:曾国藩战略管理”现地教学课上,与宫玉振老师合影
一些企业管理类课程中学到的模型理论也让梁全贵感触颇多,过去他一直认为用SWOT这类模型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上虽然很有指导意义,但是不够细致、不太具有针对性。当第一次在课堂听到周宏骐老师的“熊掌理论”时,他觉得非常震撼!课程学习后,梁全贵便及时将该理论运用在了工作中,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产品和市场,发现了原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改进和升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能够直接运用在工作中的模型和工具外,梁全贵还谈到了财务类的课程,这些课程让他发现从数据的角度可以获知更多的信息。过去的他可能不太关注企业的“三张表”,现在他会有意识地看财报,让自己从数字的层面思考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逻辑。
对于下一步职业规划,梁全贵期望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从全局出发,运营和协调整个业务单元,引领业务团队不断前行。尽管他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尚有欠缺,有时候对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自信。通过北大国发院MBA课程的学习,他相信结合系统的商科理论教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己将能够胜任更多、更重要的工作和挑战。
最后,梁全贵建议,如果打算读MBA,就要尽快行动起来,正所谓:“早耕早获,早织早成。”而且这将会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经历。对于正在读MBA的同学,他则说道,这是一段快速成长的旅程,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是宝藏,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务必要珍惜和享受这两年的学习过程,因为未来你一定会怀念这段充满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