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MBA新闻

【北大国发院MBA学生大使系列】周萌:拓展边界,国际教育从业者的MBA探索之旅


北大国发院MBA 2023-2024学生大使介绍:周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2级北大-UCL MBA项目在职班学生,北京工商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拥有15年国际教育和市场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目前供职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担任高级教育经理。


富有探索欲,勇于转换职业赛道


“我是个探索欲很强的人。”这样的探索欲贯穿于周萌的专业及职业选择。

本科选择英语专业时,周萌考虑了今后职业的开放性,她也希望在未来用英语打开多元化世界的大门。大三时周萌在渣打银行实习且毕业后顺利转正,就此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在世界顶尖金融机构工作的两年来,虽然她的工作业绩完成得很好,但自身并没有获得特别强的成就感。

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下,周萌志愿成为一名德国来华学生的联系人,帮助学生联系和协调在北京的学校与住所。在帮助这名年轻人了解中国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她在教育行业的潜力和工作热情。于是,2009年周萌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 AFS(一个从事国际间教育交流的非盈利性民间国际组织)中国办公室的全国项目经理和财务主管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全球青少年跨文化交流旗舰项目。在这段经历中,她帮助上千名全球青少年体验异国文化,创造了很多全球青少年教育的合作机会,十分有意义。


在行业会议中与同仁交流

2015年起至今,周萌就职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这段时间内她始终在探索新的领域,主管的业务领域从中国走向亚太地区,目前又回到了中国。在英使馆,她负责的第一项工作是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合作的教育项目。该项目是中英首个体育教育合作项目,也是中英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要内容。该项目在三年间累计培养了5,000余名中国体育教师,惠及100万中国学生,并帮助英超联赛和英足总在中国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口碑,同时有力支持了中国政府发展校园足球的长远目标。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签署中英体育教育合作备忘录

谈到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周萌表示担任亚太区高级推广经理时经历了很多方面的挑战。“当时的工作涉及到合并东亚和南亚两个区域的业务,顶层设计并未完善,作为中层我需要进行承上启下的探索和反复多方协调沟通,从纷繁复杂工作要求中逐渐生成明确目标。从管理的角度,整个团队和业务模式都是全新的。团队成员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不同,没有合作经历,也没有面对面沟通建立信任的机会。在团队信任感、沟通机制的建立方面都是十分具有挑战的。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换位思考,最终我们成功建立了全新合作模式,并实现了高等教育业务推广的增长,也扩大了对关键决策者的影响力。”

工作期间,邀请Bruce Stening教授与亚太团队部分同事探讨如何提升跨文化合作力

在亚太区域的工作中,挑战性与成就感是并存的。周萌说到:“当时我是亚太团队内唯一一个中国人,起到了帮助各国成员了解中国的窗口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文化自信,增进了大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理解,我感到十分骄傲。同时,换个角度观察了解其他亚太国家如何看待中国,也是在区域团队合作的重要收获。”

自周萌加入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以来,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从工作初期的从项目角度出发,尽力完成一个项目,转变到思考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搭建好平台以及合理利用资源,让项目可持续发展,形成可持续受益的长效机制。
 

攻读MBA,拓展认知边界

周萌想要深造攻读MBA的想法产生于在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工作期间。她说到:“当时我在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工作已有很长时间,思维难免产生了一定局限。如今时代正处于快速变革期,我想要拓展自己的圈子,看一看各个行业的变化,进而提升自我认知并拓展边界。”在校友的推荐下,周萌深入了解了北大国发院的MBA项目。她认为自身的语言基础可以胜任全英文学习任务;同时她的工作内容涉及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读中英合作办学MBA项目也可以从亲历者角度进行体验。基于这两方面原因,周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国发院MBA。

“我的MBA之旅,是一次获取知识和提升认知的双重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和成长。”

与北大-UCL MBA 2022级在职班同学共赴英国学习周末旅行合影

在北大国发院MBA,周萌认为很多课程令她印象深刻。她说到:“在伦敦的‘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 Europe(欧洲创业创新,简称EIE)’课程是一次难忘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与同学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迅速建立和深化信任。Mario Vanhoucke教授的“Decision-making for Business(商业策略与分析)”课程则是逻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我结合实际工作完成课程作业,在作业中,我假设自己是一所英国高校的管理层,思考如何制定招生策略。我建模探索每个专业应该招收多少人以及英国本土和国际生源数的比例该如何分配,从而使得学校的利润最大化。这个作业完成后我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周萌还提到了“Managing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管理)”、 “Corporate Strategy(公司战略)”、 “Statistics and Analytics for Business(商务统计与分析)”课程。通过修读Bruce Stening教授的“Managing Across Cultures”课程,周萌学会了如何反思和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不仅提升了她在亚太地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向上沟通能力。Enrico Forti教授的“Corporate Strategy”课程,让她明白不要在小事上浪费过多精力,要学会享受生活。Sean X. Chen教授的“Statistics and Analytics for Business”课程对即将遗忘数学的周萌来说是新挑战,但Sean教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统计概念,让周萌重新找到了学习数学的自信。

课程学习中的很多任务会涉及到团队合作,使得周萌对于团队项目的完成有了更深的认知。“我发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中,相较于行业背景,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优势的发挥似乎更加重要。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了解每个人的优势,将优势有效组合并放大,会有利于项目高效完成。” 


与小组共创文创商业蓝图

周萌表示在北大国发院MBA的学习实现了她的初衷。首先,她的思维能力有了提升且认知得到拓展。班级里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在与大家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她的思维不再被局限。其次,MBA课程多维度的学习,帮助她站在组织管理者的角度理解策略,这对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直接帮助。

课余时间里,周萌会积极参加讲座。“我很喜欢国发院的讲座分享和提供的其他优质活动资源。讲座和活动主题范围很广,涉及经济、心理、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我可以融入各个领域,体会不同的思维模式。” “我听过两次薛兆丰老师的讲座,从中受到很多启发,比如知行合一;MBA的长期投资价值,选项目的本质是选志同道合的人群;不是去找工作,而是让工作来找你;收入真正变化来自位置(比如资本密集赛道)的变化,而不是跟现在老板谈涨薪。”

国发院提供机会参加腾讯WE科技大会 聆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分享前沿技术

放松心态,在可持续发展状态下提升自我

在未来职业规划方面,周萌表示仍会聚焦于国际组织领域,希望成为一名“通才”,担任团队的管理者。“北大国发院MBA的职业导师项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的导师是段江南老师,她真诚无私地分享经验,善于提出好问题,使我不断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最匹配自己优势的职业发展方向。”


与职业导师段江南老师、优势教练和同学

探讨如何用好各自优势

作为一名在职班的学生,谈到如何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周萌认为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主线和所有事情的优先级,进行取舍。她认为尽管新增了学习这一任务,仍然不能过于压迫自己,应学会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和期待值,将心态放松下来,使自身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生活。

对于准备申请MBA的同学,周萌认为在读书前得到周围人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申请读MBA前,我与公司老板及家人进行了沟通,充分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商讨了读MBA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以及应对措施。”对于正在读MBA的同学,周萌表示一定要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不论是学校内的学习资源还是课余活动资源,都值得大家不断挖掘。“在心态上,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被他人影响。进入MBA读书的同学都很优秀,大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按照自己的节奏起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