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新闻报道

北大国发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中国智库建设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本次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黄益平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出席本次会议。

刘云山强调,高端智库将定位于服务党中央决策、服务国家发展,并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前列。

本次启动会上的里程碑意义在于正式公布了首批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名单,共有25家智库入选。北大国发院成为首批25家高端智库之一,并作为高校智库中的领军者为高校智库的发展起到更多带头作用。

国家智库建设骤然提速

智库的概念在中外都由来已久,政府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也并非新鲜之事,但高层的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自2013年11月以来有点不同寻常。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首次正式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2014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当天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目标是“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

2015年11月9日,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25家首批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名单。据报道,首批入选的智库大体分四类。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综合智库,首批入选有10家。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

第二类是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智库,共12家。北大国发院领衔高校智库,同批入选的高校智库还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依托科研机构的智库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只有1家,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共2家,分别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人才与制度是智库之本

北大国发院前身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成立于1994年,由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张帆、余明德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联合创立,至今已经有21年历史。随着更多经济学与管理学教授的加入,更多研究领域与研究中心的展开,2008年,北京大学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整体升级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今的北大国发院已经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同时拥有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瑞意高等研究所等十个研究中心,以及BiMBA商学院。

2015年12月14日起,北大国发院还将增添一个重量级的研究中心: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使智库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一个能够全面服务国家发展的教学、科研与政府咨询机构。

从2016年起,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将启动招生,北大国发院的智库影响力又将站到一个更高的国际化平台。

北大国发院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于服务国家发展的高端智库,在打造一流科研与教学的基础上,一直特别重视政策咨询与公众影响力。其实再往前追溯,在1994年CCER成立之前,这里的很多核心教授,如林毅夫、周其仁、宋国青、张维迎、易纲等都早于1980年代就已经成为颇有影响力的智囊人物,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过很多智慧。

北大国发院能持续成为政府特别倚重的高校智库,不仅因为这里起步早,起点高,更源于这里每一次的报告和研讨会都真正做到“含金量”高。成立21年来,这里为国家发展贡献过多少有价值的报告和研讨会,影响过多少政策,公众和高层都已经耳熟能详。

北大国发院究竟是怎么发挥政策影响力的?黄益平教授曾有一个精彩的总结:对上报告,对外研讨,这是两个最明确的影响方式。

对上报告,就是教授跟决策者直接交流,仅最近两个月,北大国发院就有林毅夫教授、卢锋教授、宋国青教授、黄益平教授直接参加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的座谈会,直接与国家领导人交流。对外研讨是就重大问题公开研讨,仅最近两个月就有网约车政策研讨会,十三五规划解读会,土地政策研讨会、人口健康老龄化研讨会等等多场研讨会,通过公共政策辩论影响决策层,同时起到很好的公众教育与启蒙作用,从而间接地影响决策和国家发展。

北大国发院能成为中国高校智库的金字塔尖,关键在人。如《光明日报》等很多媒体总结,北大国发院的教授虽然个性不同,但有三项共同的品质:情怀、专业、务实。

在情怀上,1994年,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等海归博士毅然回国,就是要以学术报国。之后归来的周其仁、宋国青、卢锋、姚洋等,包括新近归来的年轻教授,无不如此。只要问题很重要,自带口粮,影响写论文也要去做研究;其次在专业上,他们都完成了非常严格的、世界一流的学术训练。因此,国发院的老师做政策问题分析,虽然彼此就有很多不同意见,经常内部比外部争论得还激烈,但很少出现“无定向导弹”,提出来的政策建议都基于他长期严谨的研究。最后,教授们非常务实,他们不仅看重论文在西方一流期刊的发表,更看重先进理论的本土化,尤其是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难题与实际问题。

在这三项共同品质的背后,是北大国发院思想自由、家国担当的文化使人才能够相互吸引,不断聚合,有影响力的教授越来越多。这背后又得益于北大国发院独特的体制优势:教授治校。

因此,谈到中国智库未来的发展,黄益平表示,国家的大力支持难能可贵。与资金支持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机制改革。不是每个智库都能做到北大国发院的教授治校,北大国发院本身在发展中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智库与高校财务、人事、考评等传统制度的匹配问题。

黄益平认为,总体而言,国家加大对智库的支持对国家发展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在站国家发展的高度来看,我们的经济改革过去很多都是自下而上、小范围内试验成功之后在全国推进,从1980年代农业大包干到如今的很多金融改革都是如此,这比一下子推开一个政策能减少很多试错的成本。如今,政府在推进改革中不仅继续鼓励底层试错,也开始强调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一旦出现偏差,要付出的代价就大得多,这时候如果能充分发挥智库的力量,提前把调研做得更充分一些,把政策制定的更科学一些,对国家发展意义非凡。同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好,总结得科学,也有利于丰富整个人类的发展理论。

(王贤青 撰稿)

_DSC2670a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