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洁
在这个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纸质报纸将有什么样的未来?报纸能否依然被广大民众所青睐?带着这些问题,12月3日下午,《金融时报》亚洲区业务流通和发展总监Diana David在致福轩为BiMBA学生进行了一场题为“Do Newspapers have a future?”的专题讨论式讲座。
讲座开始, Diana首先讲到目前媒体的状况和报纸的形势。随着互联网疾速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博客、各大新闻网站等等上的信息琳琅满目,在这样的时代,纸质报纸是否前程暗淡?对于这个问题各大媒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纸质报纸必将被互联网所取代,也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报纸也有存活的门路。《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一致认为,报纸业要想存活,必须学会变通,并且把重点放在报纸的优势上,即便捷、及时,以及新闻的真实性和启发性,加上各大报纸的门户网站,可以为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全面的新闻资讯。另外,绝大多数的新闻编辑者也对报纸的未来抱有乐观的看法。
Diana表示,根据2007年5月Harris Poll民意调查的结果,在未来5年,在线新闻和消息将取代电视新闻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但是报纸依然会保持它的重要地位,如果报纸能够开辟各自的门户网站成功做到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即以在线的形式向民众及时传送资讯,那么报纸业将保持它的优势地位。
2007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在其年会报告中指出,报纸业在全球的发行总量是呈增长趋势的,这在亚洲尤其突出。2006年,全球每天有4.5亿份报纸售出,不包括免费报纸的销量,仅收费报纸的发行总量其增长点为2.3%。据统计,全球有14亿收费报纸的读者,并且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报纸的销售量都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唯有在北美,其销售额是下降的。年会报告同时指出,亚洲占全球70%的畅销日报,另外,中国以每日印刷9870万份报纸引领世界五大报纸市场之冠,印度以每日报纸产量8890万份位居第二,日本第三。并且,报纸业拥有世界30.2%的广告市场,荣居第二大广告媒介,仅次于电视播出广告。
Diana以这些数据向我们表述,报纸业不仅不会前程暗淡,而且会保持其发行势头稳步增长,这跟报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分不开的。首先,相对于网络媒体,权威性和真实性是报纸不可替代的优势。另外,虽然互联网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但是报纸独有的便携性、廉价性,以及相对于显示屏阅读的舒适性也都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
之后,Diana引导现场同学进行讨论,对于她提出的“报纸行业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发展成为行业的领袖”,有同学提出应该跟随网络的发展潮流改变报纸行业的战略措施,但是不能丢弃报纸的先天优势,比如报纸可以小巧化,可以改变版面设计以及增强及时性等,但其权威性、真实性、便携性和低价特质应该保留,毕竟报纸业因此还拥有一大批宝贵的读者。
Diana表示,《金融时报》的使命即是同时使报纸和其门户网均成为全球商业新闻和商业分析的金牌佼佼者。Diana再次提出问题:“《金融时报》应该怎样制定其全球战略呢?”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同学提出对于《金融时报》的全球战略,应该更加关注本土性,把本土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政策融入商业新闻当中。
最后,Diana总结道,科技的进步同时改变着报纸行业,给了报纸行业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促使新闻业不断提升,不断优化商业模式。然而,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到底谁主沉浮,这就要看谁能够更加迅速地适应市场变化了,“当然,可信度和报刊的名誉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Diana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