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环境

“2012中国城市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相关附件:
  • 1
  •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既关系着城市化的进程,更关系着城市化的质量,堪称战略议题。

     

    2012年8月11-12日,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财讯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成功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都市圈与中小城市的发展”。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国,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姚中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财讯传媒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戴小京等出席论坛,并就相关议题发表见解。

     

    同时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几十位市长、企业家、专家学者及著名媒体人,嘉宾总人数过百人。在“都市圈与中小城市的发展”这一大主题下,嘉宾们又分别以“城镇化进程中的环首都经济圈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都市圈现象”、“都市圈中小城市的功能与定位”、“都市圈中小城市的投资前景和金融支持”、“都市圈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等细分议题展开头脑风暴。

     

    周其仁教授、宋国青教授及徐建国副教授分别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参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环首都经济圈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都市圈现象”、“都市圈中小城市的投资前景和金融支持”三个主题讨论。

     

    虽然对首都都市圈没有专门做过深入研究,但周其仁教授是中国当前研究城市化问题最深入的专家学者之一。在当天的发言中,周其仁教授认为,都市圈发展的根基不是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是政府规划,而是“人往高处走”这个最大的微观基础。在都市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做的,是顺应这个规律,尊重这个基础,想办法为人和相应资源的流动减少障碍,而不是跟这个规律做斗争。

     

    周其仁教授指出,城市化本身就是分工的结果,城市化的基础就是差异化,要相信分工,尊重分工。他特别拿自己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如果我早年遇到姚明,第一时间就会放弃打篮球的念头,因为你会强烈地、明确地知道,跟姚明拼篮球,你没希望。但中国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见过大城市和都市圈,还在你追我赶地大搞同质化的城市建设,他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寻找最适合自己城市的差异化和分工。

     

    宋国青教授在当天的发言中,强调都市圈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为城市化而城市化,都市圈的背后有环境问题、社会分配、公平正义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都是“人”。如果不“以人为本”,发展都市圈或GDP都未必是最佳选择。宋国青教授表示,假如一个县的环境不好,资源短缺,与其硬拼城市化,不如把年轻一代都送到外边念大学,然后留到外边工作。即便最后你这个县里没多少人,但你的人都在华尔街工作,这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很多山区和偏远农村都筹资修公路,结果路修好了,不是来的人更多,而是离开的人更多。

     

    对于都市圈中不同城市的定位,宋国青教授建议“资源有价”,如果河北确实为了首都都市圈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为北京这个“核心”阻挡了风沙,美化了环境,作为受益者,北京理应给河北相应地区以“污染的价格”支付一定的补偿。

     

    “2012中国城市发展论坛”论坛从早上九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半。每场活动在嘉宾发言的同时,也给记者留出提问的机会。

     

    全部讨论结束后,论坛主办方召开了圆桌分议,周其仁教授对当天的讨论做了最后总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