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经济学

余淼杰新作谈中美贸易:格致中美,备战促和


相关附件:
  • 20140708
  • 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的最佳策略就是“备战促和”,“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上上策,但做好最坏打算,随时应对最坏情况也是应有的准备。毕竟,中美经贸之争,不会是两三年就能见分晓的。合纵也好,连横也罢,最重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

    ——余淼杰

    自2016年暑期出版第一本时评《“贸”似如此》以来,不知不觉又过了两年。

    两年光阴,说长不长。随便打开电脑里存放学术论文的文件夹,一篇论文的文献、数据、程序加起来,就占了好几兆的空间。最考验自己心理素质的还是那些程序的编写时间,有的居然是在四五年前。原来这些论文草稿都已在电脑里静静地躺了四五年。这也难怪,如今要在国际经济学顶级或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不太现实的。严肃经济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像闻一多先生一样,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人。

    这样的生活,并非为了糊口或安身立命,而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或是对光阴的一种交代。夜深人静之时,总喜欢听蔡琴的那首《给电影人的情书》:

    多少人爱你遗世独立的姿态,你永远的童真,赤子的期待,孤芳自赏的无奈。

    也许,做学术就是得“苦苦地追求永恒,傻傻地追求完美”,这样说来,365个光阴,何尝不是日复一日的写模型、整数据、跑回归的简单重复呢?

    不过,过去的两年中,真实世界中又的的确确发生了很多事。身处一线大都市,就是在最安静的象牙塔中也能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世界的冲击。加之笔者所工作的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严格来说并非一个简单的学术机构,从某种角度来说,她似乎不可复制: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世界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有多位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对国家的经济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如今又是国家最重要的高端智库之一。有幸在这样的机构工作,跟那么出色的学者共事,自是人生的幸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似乎也不再是一句古训,而成了一种日常的工作状态。虽然并没有谁要求我们这样做,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这好像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文化。

    也许正因如此,每天在不断地跑回归、整数据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会看看周围发生的事,默默地见证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因为国际贸易研究是自己的老本行,注意力自然落在易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说到底是两个词、四个字在发力:“改革,开放。”如果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改革”带动“开放”,21世纪则似乎是“开放”促进“改革”。也许理解了“开放”,就看懂了“改革”。

    不过,中国经贸也好,中美经济也罢,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七个人会有八种看法,这样的话,自己似乎也无妨加进来谋一家之言,凑凑“七嘴八舌”这个热闹。既然身在象牙塔,不在一线冲锋陷阵,自是力求“旁观者清”。备一颗热忱的心,沏一壶清澈的茶,品茗其中三味。对中国经济、中美贸易,不求庖丁解牛,但求格物致知。观点对错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辜负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时代。也许,这就是作为学者对这个时代负责的方式吧。

    所以,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分成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时评策论。记得2016年《“贸”似如此》出版后,有一天学生顾洋发来一个微信截图,显示该书成为亚马逊中文外贸类最佳畅销书!于我,这自是探骊得珠,不敢奢望的事。

    得了鼓励,所以也就硬着头皮,先是成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专栏作家;后是签约了《每日经济新闻》,在上面开设专栏,专栏名就叫“贸似如此”。总之,是时频不限,有感就发。事实上,本书中的多篇时评就是首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也有一些是首发在腾讯“大家”、新华社《瞭望》、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不过,既是业余客串,怕最后也免不了虎头蛇尾,草草了事,这里先跟读者致个歉。

    过去一年,世界经贸最大的看点,窃以为莫过于特朗普当上了美国总统,如书中一篇时评文章所述:特朗普执政,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他的不确定性。这就注定了对中美贸易乃至全球经贸来说,特朗普任期内定会是多事之秋。果不其然,2018年年初,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战似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势头。特别是3月特朗普当局抛出草拟的“特殊301”具体方案,中美贸易摩擦更是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阶段。

    当然,中美贸易谈判也不一定就是“山穷水尽”,事实上,事态的进展又总是“柳暗花明”,中美贸易何去何从?不消说,一个健康良性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全球化是否能顺利推进也非常重要。所以,“格政中美”,用格物致知的方式洞察中美贸易,就是本书力求达到的一个目标。

    面对美国当局开出的天价中美谈判条件,以及文本后面若隐若现的贸易“大棒”,中国如何做到“闲庭信步”、处变不惊?这是摆在每个关心中国经济和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面前的问题,这时,无论个人是身居庙堂,还是身处江湖,似乎都不太重要了。这是本书所力求回答的一个问题。

    本书的第二部分收录了过去两年来跟中美贸易有关的媒体访谈。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笔者每天不断接受各种访谈。之所以偏爱这种方式,是因为它高效、快速。毕竟,自己“爬格子”的速度远慢于说话录音的速度。一开始是想东施效颦,学学历史上的“九评苏共”,但一开了头,就发现不好刹住,最后居然凑到了30篇,也都发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余淼杰谈经贸”中。其实,反反复复就是强调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的最佳策略就是“备战促和”,“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上上策,但做好最坏打算,随时应对最坏情况也是应有的准备。毕竟,中美经贸之争,不会是两三年就能见分晓的。合纵也好,连横也罢,最重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深挖洞、广积粮”。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百忙之中为这本小册子写推荐语的各位师长、同事。他们分别是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老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所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夏斌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感谢他们的厚爱、支持和鼓励!这本书的部分文章是我在暑假访问神户大学时在六甲山公寓里完成的,所以,还要特别感谢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的赵来勋教授所提供的优越研究条件。

    此外,我还特别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周月梅老师、林君秀老师、郝小楠老师和任雪蓥老师的大力支持。事实上,光是这本书的书名,郝小楠老师就和我一起推敲了近十个,最后林君秀老师建议,就用“余淼杰谈中美贸易”。我很感激她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同时也有点忐忑:这个名字是否会影响到该书的市场销售?毕竟,我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纯学术性的。曲未必高,但和却寡。好在过去十年以来,我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们出色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跟北京大学出版社经管部团队的合作也非常愉快。在林老师和她的几位出色同事的帮助下,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几本书也曾获得吴玉章人文社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胡绳青年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等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在此特别致谢!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家人朋友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支持和鼓励!

    本文为《余淼杰谈中美贸易:全球经贸新格局下的大国博弈》序言。

    64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