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金融

【精品讲座】方泉:如何分析当前的证券市场


文/苏娟

4月20日,BiMBA MBA(BiMBA)校友,《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方泉,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二层多功能厅发表了题目为“如何分析当前的证券市场”的演讲。作为资深证券记者,方泉经历了中国股市15年间的起起浮浮,对中国股市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推动力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2007年10月17日开始,中国股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暴跌,以沪深股市为例,沪指自由落体似的从6124.04点跌至上周五(2008年4月18日)收盘的3078.17点,历时6个月,股指跌去了近50%,个股跌去70%遍地都是。惨烈程度不言而喻,整个市场被悲观恐惧的阴云所笼罩,之所以如此,原因何在?方泉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估值问题

所谓估值就是对价值的判断,而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价格。与价值不同,价格是永远都不确定的,如果在投资时人们做出乐观的估计价格会高于价值,反之则低。

对于股市价值判断也是如此,由于个人的经验和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不同,不同的人都会有各自认为合理的估值点,方泉认为股市在4000点附近是合理的估值位置。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股票交易首先是价值投资,其次才是趋势投资。当价值高到60倍静态市盈率而且两年半已经上涨5倍之时,价值投资的支撑因素无论如何都是脆弱的。但股市达到5000点以上时,就只存在趋势投资了,而趋势投资主导的市场形态更主要地受制于供求关系,受制于人们的情绪是贪婪更多还是恐惧更多。参与趋势投资,重要的不是你自己怎样看市场,而是多数人怎么看市场。而当股市跌至4000点以下时,就是信心崩溃所致,是投资人对目前“最困难”的中国经济和最不确定的股市的丧失信心的反应,就像去年指数冲过6000点是大家过于乐观的反应一样,这是大家过于悲观的反应,此时已经进入了心里博弈的阶段。

目前,在考虑股市估值问题时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势头相比有很明显的优势,即使GDP降到8%的增速,也依然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仅就市盈率指标而言,美国不足2%的GDP增长率支撑下的标普市盈率还在10—15倍之间,中国8%GDP增长对应的20倍的沪深300指数股的动态市盈率,当然不是高估的,即现在中国经济强势的增长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还有引发重新思考估值问题的一个因素就是美国次贷危机,下跌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是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美国股市的走低,然后引发香港股市的走低。香港股市的走低又主要是A股和H股,它们的价差都超过1倍以上,这又直接给大陆的股指构成估值压力。方泉认为实质上,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进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给中国股市带来的主要是估值压力。

总之,决定股市长期趋势的因素是估值水平,但影响股市短期暴涨或暴跌的因素主要是人们的预期或信心。连续暴跌反映的是人们信心的崩溃,是预期落空的绝望,是非理性行为的漫延。

政策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政策市,就是说从一个不完备市场化的市场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转轨的过程中,在市场的某个敏感点位,政策因素是研究、观察乃至操作股票最主要的因素。未来若干年后中国股票市场可能会完全市场化,越来越倾向于由市场价值规律来决定涨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所有的股票发行上市要由国家审批,甚至连只发行不上市的公司也都要由政府“管”起来;所有的公募基金都是经批准才设立的,甚至基金公司高管在股东大会通过后还要进行“资格确认”;绝大多数的中介机构(券商)都是国有控股的,甚至连证券咨询机构也要发牌照,即股票的供给和资金的供给都是被国家调控着的。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制改革并没有结束,还有许多重大问题有待解决,政策在股市的发展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政策态度决定了供求关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政策态度”。首先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定下了基调;其次是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阐明的几大举措,在供股上不但要搞创业板,还要加大流通股比例,却不再提以往几年必提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第三是平安保险1.6万亿的再融资预案,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事先不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马明哲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石破天惊”的预案的。而相关部门的口头同意也当然表明了“政策态度”,甚至平安之后还有人寿,还有工行;而A股市场如此暴跌却未见新基金发行的消息等等,可见供求关系的背后是掌控供求关系的政策态度。政策上调控供股和供资关系的举措,不但可以调控IPO和再融资的量和节奏,而且可以影响大非减持数量。

最后,方泉指出,结构性机会会贯穿今年的市场,有央企注资概念、奥运概念,这些概念中涵盖有很多小市值、大市值股票,不管怎么样,在这种主题下,产生的阶段性盈利机会,一定比整体大盘做波段,做跌出来的机会收益更大。考虑到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高增长,他预计在此次下跌后,股市将于2009年下半年重回牛市。

主讲人介绍:

方泉,现任《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曾用笔名南为水,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过中篇小说《作家梦》、出版诗集《痕迹》、杂文特写集《一个记者眼中的上海股市》及杂文集《股市心语》等。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91年7月进入证券界,1992年3月参与创办《证券市场周刊》,并以记者的角色活跃于证券市场至今。1996年12月开始在《证券市场周刊》撰写卷首文章,以独特的笔法记录股市、研判股市进而影响股市。2001年1月发起资本市场大辩论。对中国股市政策特征有独到见解。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主办,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证券市场周刊》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