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金融

《两岸金融:从历史看未来》——我们要从台湾金融发展史中借鉴什么?


相关附件:
  • 0
  • 2014年7月1日,【朗润·中信书院】系列活动的第七期《两岸金融:从历史看未来》活动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举办。来自海峡两岸金融界的管理者前台湾证券会主委戴立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金融专家徐建国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敏文,分别从监管角度、学者角度和企业角度展开对话,探讨海峡两岸金融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戴立宁:台湾金融之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曾任台湾“财政部”次长、台湾证券会主委、台湾“金融司司长”、台湾“财政部保险司司长的戴立宁先生是此次活动的首位演讲嘉宾。他利用25年的时间,经历了台湾公务员的三级十四等,直至做到最高级的十四等,身兼三职。25年间,戴立宁先生亲历了台湾整个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金融界管理者,戴立宁先生为大家娓娓道来了“台湾金融史上的那些事儿”。

    演讲伊始,戴立宁先生非常谦和真诚地向大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发生在台湾金融史上的那些事,大家也应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戴先生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瞎子摸象”的故事,提示大家“在知识领域里,我们的工具、我们的知识,其实比盲人高明不了多少;我们若想探索整个市场的运行,如有一群盲人摸象”,故而处在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之间及时无私地进行已有探索发现的交流和信息的共享十分重要。

    戴先生讲到:1993年,他在就任台湾证券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典礼上,曾引用佛经里面的“五指争大”典故,创新地提出了“五指合作理论”——“五指”代表投资者、券商、媒体、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而证监会应当既是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也是管理者,重点是工作的分配和协调。再加之,金融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借力于法律制度,共同协力,才能把该管理好的事情管好,金融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戴先生调侃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戴立宁原则”,这曾引起台湾其他证券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为了给这个原则“正名”,他还亲自给“戴立宁原则”下了定义——针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它意味着“三把原则”:即把市场还给市场,把管理交给效率,把公道还给积优股(第三个原则后来更新为“把信息赠与客户”——保证证券市场中信息的透明度)。在如今看来,这三个原则依旧对于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宏观指导意义。

    戴先生还提到,“管理者的视野是被管理者的宿命”,投资人所受到有关利益导向的教育对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他建议,股市不景气的时期也是金融业改革最好的时期,此时的改革会得到赞许和支持,此时的成效也是较为明显的。

    蔡鄂生:尊重历史 放眼未来

    蔡先生走上演讲台,不稳不火的语气,温文尔雅的态度,立刻让大家领略到了一位中国金融发展史的前辈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在和大家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金融史上出现的大事件之前,蔡先生先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是经过了三十多年来无数多的状态才发展到今天的状态的。作为中国金融史上重要事件的参与者、管理者和亲历者,蔡鄂生先生总结了多年来金融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细数年份和当年发生的事件,一路从“计划经济”时代,到78年农村改革以及接下来的城市改革所伴随的金融市场变化的“改革开放”时代,再到如今热门的互联网金融……这些历史进程都塑造了中国金融业现如今的状态。中国有关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从还不完善时候的“管理条例”到1996年颁发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蔡先生可谓是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成长。他告诫在场学员,放眼未来,为未来做好打算和计划,但重要的是,首先要理解历史所带给我们目前状态的影响,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对话:立足历史看未来,顺势而为

    在随后的四人圆桌对话中,四位老师就当下热点的金融问题和在场BiMBA学员的提问进行讨论。徐建国教授对东亚金融模式有所研究。他就当天“从历史看未来”的主题,从一个学者的角度给大家提出了建议:像戴老师和蔡老师所提到的,要吸取金融业发展史上出现的问题的教训,前车之鉴必须要学习,不仅要吸取自己之前犯的错误,也要学习台湾在金融业发展时所遇到的前车之鉴,向他们在金融发展发面做的好的地方加以学习。同样的,只要是走在我们前边的国家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都需要学习!“立足历史看未来,顺势而为”是徐教授给大家总结的建议。

    BiMBA校友吴敏文先生,在对话环节坦率地就金融界从业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和大家做了分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