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科技创新

【BiMBA讲堂】彼得•蒂尔:如何判断创业者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


相关附件:
  • _DSC6955
  • _DSC6955a

    2015年5月28日上午,全球最火的创投之神彼得•蒂尔登上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讲台,在这个主题为“中美创新巅峰论坛”的舞台上,彼得•蒂尔分享的不是技术趋势判断,而是思想与方法,如何真正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

    彼得•蒂尔今天的演讲从中国当前最热的“创新创业”话题开始。他认为,创新不是要想方设法去寻找成功的固定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是不存在的。创新创业的一大挑战,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找到别人还没有发现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一些领域进行创业。只要创业,就会面对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餐饮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餐饮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那些非常成功的大公司,都是在一些垄断领域,他们的做法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比如谷歌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垄断地位,在2002年和雅虎进行竞争,但是后来它在美国和欧洲成为了搜索引擎方面的垄断型公司。在谷歌,可能只有5—10个人真正了解公司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而且他们是不会到处跟别人讨论这一点的。垄断型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商业模式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如何破除这种所有人在一个领域竞争的模式,去寻找一些新的领域?彼得•蒂尔认为,模仿别人是没有办法很好去突破和创新的,因为总是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主的思考。在硅谷,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业家总是和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总是思考别人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而没有很好的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来想问题。最后大家的结果是总在做同样的错误的事情,而没有办法进行创新。

    在“中美创新巅峰论坛”上,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教授还与彼得•蒂尔及多位嘉宾进行了精彩对话。

    彼得•蒂尔:如何判断创业者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

    人们总是想找一些固定的模式,比如说七个步骤,来成功的建立一个公司。实际上,这样的模式是不存在的。如果有这样的模式,每个人都会成功的创立公司。当然,创业方面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

    如何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领域进行创业是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找不到答案,而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最佳的答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很难达成共识。如果能够给出非常好的答案的话,这些答案一定是人们没有想到的。在技术创新的历史上,每一项技术创新只会出现一次,需要把握住机会。

    经常有人问我未来的技术趋势是什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我并不是一个先知,我没有办法告诉大家技术会有怎样的发展。如果跟大家讲五年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使用手机,这个答案并没有错,但显然没有多大用处。

    有的技术趋势被人们过度重视,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在硅谷,大家总是谈论IT发展的趋势,软件发展的趋势等等。太多的人在这个领域工作,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非常流行。大家其实应该想想怎么样逃离这些技术和领域。很多人整天谈论这些非常新潮的词汇,给别人的感受就是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一个领域中,如果出现很多这样的人,就说明出现了过多的竞争。这些企业实现的并不是从0到1的过程,而是从1到N的过程。有一些新的互联网公司,他们非常与众不同,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很难把他们进行归类。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想到这些公司是可以出现的。这些公司实现的就是从0到1的过程。

    _DSC7079a

    我们要破除所有人在一个领域竞争的模式,寻找一些新的领域。如果只是模仿别人,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主的思考,我们就总是会进入到错误的领域,赶上浪潮的最后一波。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业家总是和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总是思考别人对他们的期待是什么,而没有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来思考,应该去进行怎样的创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只要进行创业,就会面临竞争,而且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如果你的做法和其它企业一样,要想脱颖而出是非常困难的。非常成功的大公司的做法是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所以他们能够在市场上长期保持一定的垄断地位。对于社会讲,人们可能会讨论垄断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新创企业都希望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并且希望他们的模式不被别人复制。

    垄断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只在公司内部公开,而不为外人所知。比如谷歌在市场上有非常强的垄断地位,他们公司里只有5个人或者是10个人真正了解成功之处在哪里,他们不会到处跟别人讨论这些内容。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是垄断的企业,但是后来走了下坡路。一定要有非常好的人才在一起工作,才能保持垄断地位。

    人们都非常喜欢尝试占领非常大的市场,实际上在最开始创立一个公司的时候,不要想着获得一个多么大的市场,而应想着在一个比较小的市场站稳脚跟,获得垄断地位。后者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比如Facebook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市场也是非常小的,他们只将哈佛大学的学生作为他们的用户,但是这个公司在哈佛大学非常受欢迎,所以后来他们发展得非常快,占领了很大的市场。

    在中国,人们非常的努力,非常的勤劳,有非常大的抱负和梦想,很多人进行创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者更可能有创新的想法。但问题是,竞争对手非常多,你的创新非常容易被别人模仿,这和美国硅谷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
    中国在模仿他人的成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如果总是做山寨版,成长进步的空间会比较小。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取得更进一步的成长。在这方面,日本是前车之鉴。日本总是采取模仿的方式,模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没有创新,最后发展停滞了。我相信中国会成为创新之地,会有更多的人打造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BiMBA商学院杨壮教授对话彼得•蒂尔:站在全球的高度看创业创新

    杨壮:中国目前创业创新的情绪很高,但在创业创新上,美国仍是引领者,你怎么看待美国的创新?

    彼得·蒂尔:20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美国出现一些新能源和计算机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强有力的进步。但是在计算机以外的领域,美国也是基本上是停滞不前。比如说飞机,全球都在互相效仿,实际上没有太多创新。如今美国面临社会变革,在很多传统领域实际上没有创新,都是在效仿或者是在传承以前的方式。我们早就需要一场像20世纪早期一样的新工业革命,但除了计算机和软件领域,我们的工业没有什么革命。

    杨壮:不仅中国,全球各发达国家都一直在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革新,像德国有工业4.0,日本也有自己的创新之道和创新特色,你怎么看待全球不同国家的创新?

    彼得·蒂尔:美国虽然是创新的领先者,但在创新上面临的问题比中国更加严峻。因为中国起步晚,所以中国还有很多的空间,还是有很多的既有技术和案例可以效仿、学习。因此,能进行革新的空间更大,也可能做出比美国更好的成绩。放眼全球,不管德国、日本、美国、中国,所有国家进步的唯一方式就是创新。但在创新方面,我更多的支持科技的创新。

    _DSC6990a

     

    (唐杰 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