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领导力

十个字解读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北大国际(BiMBA)校友读书会系列活动


相关附件:
  • 解读
  • 来源:朗润贤青

    2013年4月9日与26日,在BiMBA校友部邀请下,中国孙子兵法与军事领导力研究专家宫玉振老师为BiMBA校友们连做两场讲座,以“大道至拙”为题,挑选最精华的10个字,解读了中国晚清一代名将曾国藩的带兵、为官与育人之道,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领导力。

    在商学院中,BiMBA人的学习独树一帜。第一,不限书本学习。BiMBA是国内率先开展户外拓展课程以及现地教学课程的商学院,其中著名的孙子兵法现地教学课程,宫玉振老师正是最早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第二,不限于管理知识学习,这其中既有BiMBA背靠国家发展研究和北大所带来的资源优势,也与BiMBA深厚的人文情怀有关求;第三是永不毕业,持续学习。两场讲座上,宫玉振老师都特别对同学们毕业之后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表示由衷的敬佩。

    为什么要讲曾国藩,宫玉振表示,大多数人对曾国藩熟悉却了解得并不深入,只粗略知道“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却不知曾国藩过人之处究竟在哪里。

    宫玉振说,曾国藩一生做成很多大事,尤其是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这是一个文人带兵的传奇。同时,他功高震主,尤其是斗争复杂的晚清官场,能明哲保身,最终全身而退,实为难得。另外,他的家书流传后世,如今不仅家族兴旺,子孙遍布全球,而且多有成就。

    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有三个,“立德、立功、立言”,得其一者即可不朽,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全”人物,毛泽东、蒋介石都明确表示过对他的佩服。

    但学习曾国藩不是一个口号,到底向他学什么,怎么学,这是个大命题。在研究曾国藩的过程中,宫玉振巧妙地借用了中国古代一字师的精髓,从曾国藩的智慧中精选十个字,然后十字相联,大道相通。

    “重”是宫玉振选择的第一个字,什么叫“重”,就是稳重、厚重、负重、庄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论语》里有“君子不重则不威”之说,一个领导不够稳重就不会有威严。曾国藩讲“稳重从容,可当大事”。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曾国藩之重源于祖父,他给儿子写信说,我曾经仔细观察,“祖父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

    在用兵上,“带兵之人,一定要是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久经沙场的老将不会轻易开口。在用人上,“重”者“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不要轻易草率地提拔一个人,否则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替他收拾残局。在管理上,“重”者最忌朝令夕改,否则极易伤害自己的权威性。

    第二个字是“耐”。“耐”是耐烦,耐得住烦燥,控得住情绪,调得好心态。曾国藩曾经说“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务”。作为一个管理者,耐得住烦躁,控得好情绪,这是第一条原则。他说“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曾国藩认为,一个领导者,最忌讳怨天尤人,轻易发泄负面情绪。他说,古往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反而得一“耐”字诀,即“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

    李鸿章带淮军时,曾国藩专门给他写一封信,告诉他带好淮军有两条:“第一贵在忍辱耐烦,第二条是贵得人和”。第一条是要忍得住别人对你的挑衅和侮辱,耐得住烦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二条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迹关系。两条缺一不可。

    第三个字是“浑”。“浑”是什么?混含、包容、难得糊涂。曾国藩曾经讲过,一个人太有棱角,自己不磨平,别人就要打掉你的棱角,你损失更大。自古才子易树敌,就是因为锋芒毕露、过于张扬。

    曾国藩说,“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精明,但精明必须“藏在浑厚里作用”。近代人唯恐自己精明还不够,这就是真正的愚蠢。

    恭亲王奕聪明过人,能力超强,但在皇位继承上落败,后来被慈禧太后夺去要职。曾国藩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奕为人之后,曾在给弟弟曾国荃一封很私密的家书里面写到:“此人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恐日久亦难惬人意”。就是说,曾国藩发现奕很聪明,而且不是一般的聪明,但他容易今天布置一个任务下去,明天又有了更好的想法,时间长了,会在自己周边积攒很多怨气。

    “浑”很重要,但宫玉振指出,“浑”一定要建立在“明”的基础上,即装糊涂的前提是真明白。

    第四字“明”,即明白、清楚。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明白、清楚。曾国藩给他的弟弟曾国荃写信说,“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你一个人想把事到成,就要看得明白、行得倔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曾国藩讲“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这句话特别关键。一个人想做大事,首先要有见识,其次才是能力。因为时势造英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曾国藩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他说“明”分两种,一种叫高明,一种叫精明。高明者,只有登上高山才看得远,这是一种战略的视野。但高明还必须配以精明。什么叫精明?同一件东西,凭主观推测不如用秤称得精确,用眼光打量不如用尺量得准确,这就是精明。精明就是把握,是计算,是战术。

    第五个字是“辣”,高人做事,不仅眼“明”,而且手“辣”。“辣”讲的是泼辣、果断。关键时刻敢出手、敢拍板、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有硬心肠。这是做大事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曾国藩有句话说“天地之道,钢与柔并用而不可偏颇。”即人在天地间做事,必须刚柔并用,太钢易折,太柔难成。曾国藩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即便是最讲慈悲的佛家,也必须有霹雳手段,有金刚怒目,否则,其慈悲软而虚,不能惩恶即无法扬善。

    包括曾国藩提出的“治乱世,用重典。”背后都是一个“辣”字。他在湖南治土匪时,曾立下规矩:“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不到三个月,杀掉137人,非常残酷,后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曾剃头”,杀匪就跟剃头一样。但很快稳定了当时湖南的社会秩序。

    第六个字“慎”,“慎”与“辣”并用。“慎”讲的是谨慎、低调、节制、谦卑、不张扬,具备是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是为“慎”。

    曾国藩曾经有一个总结:“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自古以来致命致败的品质主要就是两个,傲慢、多言。无数大官才子,多由这两个原因败家丧生。

    曾国藩说,他一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相信天命,对上天的安排,必须心存敬畏。他畏人言,深知人言就是社会舆论,可成人,亦可杀人。畏君父就是畏皇帝,皇帝有生杀大权,“一喜天下春,一怒天下秋”。这“三畏”的本质是告诉我们,这样社会上一定有你摆不平的东西,一定有你做不了的事。

    第七个字是“暇”。“暇”是什么?闲暇、从容、稳稳当当、淡定,这是做事节奏的一种把握。

    曾国藩给过郭嵩焘写过一副对联说:“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这副对联很耐人寻味。

    佛教中有一个故事,佛祖曾有一个弟子,因用功过度,未能挣得圣人。佛祖就问他:“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弹琴的。”佛祖说,“你弹琴时,如果弦调得太松,会怎么样?”当然是发不出声,但如果太紧呢?当然是琴弦易断,终致无法弹奏。话到此处,弟子瞬间明白了,做人做事,都如同弹琴一样,要“不紧不松。”

    宫玉振说,管理到最后其实就是一个管“心”的问题。所谓修身就是“修心”,心平则气和,心浮则气躁。

    第八个字是“裕”。“裕”是什么?宽裕,一种坦荡荡的胸怀,不计得失的心态。这是领导者需要的一种心境,不因兴衰得失而乱心。

    曾国藩一生做官,他深知官场“极无常态,得时则一岁九迁,失时则一落千丈。”因此,做官的人,自己要什么,必须十分清楚。他本人讲“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他常引用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话“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他提炼为“尽其在我,听其在天。”曾国藩认为,“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因此,他提出,做事要从长计宜,不能立求回报,“天下事一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望之时”。

    曾国藩还写过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正是“慎”与“暇”的最好写照。

    第九个字,“恕”。“恕”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推己及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解、宽容,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一辈子执行?孔子说: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的普世价值。曾国藩也讲,“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其实就是“敬”、“恕”二字。“敬以持功,恕以待人”。

    曾国藩不管仕途兴衰,一直都有很多忠实的追随者,背后就是曾国藩的人格魅力。他后来讲过,一个领导者怎么能有真正的权威,怎么能让下属心服口服?其实就是八个字,“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有了功劳不要马上揽到自己身上,有了过错不要马上推卸给下属。曾国藩讲:“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

    最后一个字“强”。“强”就是要强、倔强、坚强。是一种坚持、不服输,这也是领导者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曾国藩讲过一段话:“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曾国藩一生处于逆境之中,经历那么多难事,为何屡败屡战,靠的就是倔强。他曾经讲过自己办理湘军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但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终有了重振的机会。安庆之战,南京之战,无不是咬紧牙关换来的胜利。他甚至曾说,想写一本书,叫《挺经》,就是告诉人们,“挺直了,别趴下”。

    “强”有用,但不可乱用。曾国藩说,“强”要与“明”结合。行得倔强必须在看得明白的基础上,否则越倔强,错得越远。

     

    在每一场演讲之后,宫玉振老师都特别留出时间,与BiMBA校友就这些“字”的逻辑,管理与做人上的应用等,又分别深入探讨。

    宫玉振最后表示,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远不止这十个字。即便是这个十个字,同学们也不必逐个去修,大家各从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出发,各取所需之字,长则扬之,短则补之。所谓大道至拙,就是一句话,做事先做人,做事不过十个字。

    最后,校友部特别感谢宫玉振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并对讲座场地的提供者,BiMBA EMBA2009校友顾正平、2007级校友徐福成、2011级校友卫立波一并感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