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企业运营

“朗润商道”系列讲座------张芃“中国汽车行业跨国发展之路”


 

王炳辉/文 

5月7日晚,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张芃做客朗润园致福轩,为BiMBAMBA及EMBA学员和校友做了主题为“中国汽车行业跨国发展之路”的讲座。张总以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的案例作为切入点,与学员们分享了跨国并购过程中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并购从业人员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讲座由BiMBA(BiMBA) 院长杨壮教授主持。杨教授指出,在当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逐步迈出国门、投资海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最近一些美国公共机构也呼吁更多的中国企业和资本去美国投资,这对中国企业下一轮海外并购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当然也蕴含着未知的挑战。我们邀请沃尔沃张芃董事前来,希望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为案例,让大家多一些思考和体会。 

张芃董事在演讲开始,提到了在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就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而言,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复杂曲折以及机缘巧合,因此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能审时度势地把握机遇,降低风险,这样才能够增加并购成功的概率。 

张芃董事还与听众分享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他认为过去的十年间,无论从中国经济增长率(10%左右)、还是从贸易占世界份额和贸易顺差量来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一员。而细化到中国的汽车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其市场规模和增速均居世界首位。因此,可以预见,世界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未来在中国。张芃指出,随着世界各大汽车品牌进驻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市场繁荣的背后是企业国际化的运作方式,这已经渗透到了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而这也是吉利轿车作为一个市场的追赶者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张芃进一步表示吉利作为民营汽车企业,拥有许多发展的短板,如:品牌影响力低、人才技术落后、以及创新能力不强等等。为了进一步适应国际化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吉利一直也在努力推进企业战略转型,比如重新定义企业使命,将之前的“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提升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转变管理理念,从成本领先转向技术领先、质量领先和服务领先;改变竞争策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含量,避免单纯价格竞争,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地支撑了吉利的业务发展,也为吉利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张芃论证了并购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尽管传统企业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人力)在企业的扩张升级中依然重要,但是现代生产要素,包括品牌、技术、市场网络以及供应链体系开始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并购的潜在收益不仅包含增强协同效应、扩大企业规模、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市场份额等传统经济学所定义的要点,而且在于通过并购获取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价值,例如品牌、技术、市场准入以及营销网络等等。基于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企业并购的出发点一般分为三类:逐利型(Margin plays),即追逐估值较低的资本要素,低点购入;战略性(Strategic plays),强调协同效应、品牌融合以及产业链延伸;扭亏型(Turnaround plays),包含改善成本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等要素。而就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张芃认为是一种战略型行为,因为吉利看中的是目标公司的战略价值以及并购之后可以预见的良好协同效应。 

最后,张芃与听众分享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遇到的特殊环境和战略对策。首先是中国威胁论的抬头,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中铝收购力拓(Rio Tinto)的失败,张芃认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最好与当地或国际投资方共同行动,化解政治性风险;其次针对国际上盛行的中国转移技术论,张芃建议中国企业应有清晰的并购战略意图,并制定有说服力的商业计划书;而对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环境的偏见,张芃表示要在核心利益上绝不退让,具体要求可适当满足,否则许多项目很难继续推进下去。此外,张芃还建议中国企业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差异,展现专业的管理能力,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迎接国际化的挑战。 

在最后的与听众交流互动环节里,张芃董事分享了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几点心得,并对有意愿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提出一些建议。他认为,吉利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并存的结果,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和福特汽车公司的亏损使沃尔沃的出售成为可能;其次,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吉利国际化战略转型为并购沃尔沃创造了条件;再次,吉利拥有一个专业高效的谈判团队,采取了正确及时的战略措施;最后,吉利的价值观与国际普世价值相契合,最终使“蛇吞象”的故事变为可能。就此,张芃建议中国的企业经营者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学习,尊重普世价值,并在必要的时候借助外力,以更加专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迎接每一次并购的机遇。 

本期讲座为BiMBA“朗润商道”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今后还会陆续邀请商界知名人士,打造学界和商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