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文化

“西山读书会”分享:岳大洲——创新呼唤挑战精神


相关附件:
  • 岳大洲1
  •  

    以下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硕士校友岳大洲(现供职于一家投资公司)在BiMBA读书会与西山读书会联合举办的《创业的国度》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稿,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中国人和犹太人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别?为什么我们是东方的“犹太人”,为什么以色列人的创新创业在中国无法复制?我以这本书《创业的国度》为主线,引用书中的话,通过这次去以色列游学的感悟把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中国人与以色列人之异同

    中国和以色列有一些共性。第一个就是重视家庭,我们到以色列拜访了一个家庭,他们对家族传承非常重视,这有点像我们中国家族的祠堂。在以色列最重要的一个日子是每周六安息日,这是必须要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在安息日的时候大家不要打扰以色列人。善于学习是中国人和犹太人的共性,我们都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但是这又有一点差别,中国人最大优势在于学习和模仿,我们很快能够把国外的模式带到中国,我们善于做微创新、做适应性的调整,但是以色列做的是变革式的创新,他们的创新是对商业模式、对经营模式的颠覆。勤劳是两个民族共有的特性。注重积累,对于中国老一辈的人来说是相同的,大家善于不断积累财富,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特性。这一点以色列人给我们的感触更加深刻,我们去的犹太人家族,其身份地位很显赫,老太太是大学教授,儿子是英菲尼迪的董事长,但是他们家里非常简朴,更多财富积累用于再投资、再创业,而不是在消费上。我们在以色列之行这么多天,感觉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我们的北京上海难以相比,甚至连我们二线城市的发达程度都比不上,但是他们更多把资本运用到新的投资创业上,而不是消费。以色列的消费水平可能也就是中国五年、十年以前,肯定比不上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水平。

    文化传承与犹太人的“关系”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国五千年历史,以色列四千年历史,以色列在这两千年以来国家灭亡,但是其文化历史得到传承,这来源于他们的《圣经•旧约》,犹太人生下来必须读这本书,这是他们精神和文化的纽带。我们中国也有很多传承的古老文化,但是时至今日很多优秀的文化没有得到那么好的传承。大家说孔孟经典是我们的文化,但是肯定没有犹太教义体现得那么明显。这本书(《创业的国度》)过多强调以色列、犹太人好的地方,我找遍全书很难找到对犹太人的批判、犹太人的不足和缺陷,唯一找到了“任人唯亲”——犹太人复国找到美国的空军来建设他们的空军事业。总理邀请这个美国人回到以色列当空军部长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当时犹太人官僚体制非常严重,任人唯亲。这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也有很大的类似,他们注重“关系”,各个环节都是关系。他们在部队中有很多关系、大学中有很多关系,这些关系都为后续所用。我们结识英菲尼迪的董事长,他是做投资的,但是他来到中国不像一般投资企业自下而上地运作,他是自上而下来运作,来了之后先见了李克强,拍了张照片挂在办公室,然后下面对接海淀区区委书记,第一笔资金来源于海淀区政府。所以他的投资是靠关系起家的,不是完全聚焦于商业。

    苦难让犹太人居安思危

    西方犹太人和中国人不同的地方,第一点是犹太人是个很悲壮的民族,可以体现在他们的移民历史上。向前追溯一代或者两代人,他们的家庭成员可以随时收拾好行囊上路,移民从不排斥重新开始,准确地说他们是爱冒险的人,一个移民国家该是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这一点是难以复制的,因为以色列是一个非常苦难的民族,建国一开始就受到全世界的迫害回到这片土地,然后又立刻面临阿拉伯国家的围剿,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无所有——一群具备智慧、能力、梦想、又一无所有的人,其潜力是巨大的。有可能中国在建国初期也具备这种精神,但是现在这种精神在逐渐淡化,(我们)对于孩子的培养需要有这种居安思危的精神。

    战争中繁殖出的商业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是佛罗曼和英特尔的故事。海湾战争的时候,来自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每天都落到以色列,但是他(佛罗曼)决定不因为战争而停止商业经营,因为一旦这次失败了就不再有下次的机会。所以在飞毛腿导弹落在以色列的时候,他选择复工。他们当时生产这些订单的时候是戴着防毒面具在工厂生产,甚至把所有小孩带到防空洞,因为以色列全部停工、幼儿园停课,他们是一边生产一边照顾小孩。当一家新的跨国公司决定是否在以色列设立核心业务机构的时候,佛罗曼的承诺就是一笔财富。黎巴嫩战争的时候,巴菲特当时考虑到以色列投资,当导弹落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用提高产能来确定谁将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以色列人,把他们经济体和商业的信誉看作是国家的自豪,是国家的决心和力量的体现,他们使国外投资者对以色列的信心空前高涨。

    以色列文化:对“建设性失败和聪明的失败”给予包容

    以色列文化对所谓的建设性失败和聪明的失败富有包容精神,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很多国企,现在很多中国国企,其文化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与中国相较而言,以色列是只要所承担的风险是理智的、经过慎重思考的,总可以对失败进行总结、学习。真正要区分的是精心策划的实验和盲目的轮盘赌之间的不同。他们不会鼓励你过分追求优异的表现,但是也不会因为一次糟糕的失败就不再看好你。这应该是中国企业深入反思的,现在不只是国企,民营企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中层在乎的不是带来多大变革的创新,而是不要有大的失误,因为一旦失误职业生涯就没有了。以色列是允许失败的,面对失败,以色列采取的态度是精心地总结,详细分析前因后果——你是如何决策的、失败怎么产生的,如果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做出总结也是有效的,带来了价值,这种失败才是可以接受的。

    挑战精神:无惧权威

    贝宝收购Fraud Sciences时,Fraud Sciences在战区,面临的全是阿拉伯国家。但是来到这家公司,他就放心了,每辆汽车都贴了贝宝的汽车贴。全体员工会议上,他讲话的时候每双眼睛都全神贯注地盯着他,这一点中国人能做到,今天大家都做到了。但是后面这一段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当他宣布开放式讨论的时候,大家注意力有增无减,每个问题都很尖锐有洞察力。打破惯例的言论一个接一个,而且如此坦率,不加掩饰,这是完全专注于一件事的态度。

    这个挑战精神在军队文化里也有体现,以色列国防军存在一种极端不合常规的制度,人们可以对高级军官发起挑衅,战士必须确信领导是被认同的、有号召力的,号召他主动参加任何一个事务。在以色列真正当军官在乎的不是权力,是要具备领导力。作为挑战方还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接受挑战方很重要,作为一个领导怎么接受下级提出的挑战,而且有可能在公开场合的挑战,我怎么去接受,怎么把他对我提出的质疑得到很好的落实,作为一个领导层这是更应该思考的。因为只有领导层具备了这种思想和胸怀,下面的人才能真正敢于挑战。
    挑战精神也可以从他们的教义当中体现,犹太人从小必读的书就是《旧约•圣经》,这本书对他们至关重要,大部分犹太人都识字。而且他们宗教里还有一本书《塔木德》,他们的读书和我们的读书有差别,我们读书教的更多是记忆背诵,犹太人读书是教孩子提问题,你读圣经不是让你背圣经的故事,而是你读每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你要提问,提问对于犹太人是最重要的要求,所有的父母喜欢提问的小孩,提问多的小孩他们认为是好孩子。以色列人特别注重他们的文化,缺乏纪律意识,从出生开始就被教导多问问题,大胆创新,仔细与傲慢、挑剔、独立思考与不服从、雄心勃勃、远见卓识与莽撞自大是典型的以色列企业家的写照。

    一切大的机构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都必须始终防范顺从集体思维的出现。否则这种整体性的趋势会促使机构轻率地陷入某种可怕的错误。遗憾的是,大部分军队、还有众多的企业看上去更愿意为了纪律牺牲灵活,为了体制牺牲主动,为了可预测性牺牲创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学生们学到的更多是制度、标准和顺从,而不是体验式教学。以色列对技术的混搭爱好远非好奇所致,这是文化的印记,这是多学科背景的产物,以色列常常将军事应用和民事应用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思考方式;他们想出极富创造性的办法,使得新产业以及技术方面破坏性的进步成为可能。这是一种自由思考的方式,在自由度不大或者文化层面更严肃的社会之中难以想象。

    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以色列的计划经济

    以色列在建国初期和中国挺像的,它建国初期走的并不是市场经济的道路,有点类似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道路,但是它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道路走得那么有效,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大家面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争的时候,都认为计划经济缺乏效率滋生很多腐败。但是它建国的时候也是计划经济,非常有效率,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可能与他当时的生存背景有关。

    中国和以色列的投资合作前景

    关于以色列的风投,我们有可能会有借鉴的地方,以色列和美国成立了跨国产业研发基金BIRD,为以色列和美国合资企业提出支持。为什么以色列没有诞生世界级企业?可以从某一个方面提供原因,因为以色列的市场,以色列就那么小一块地,只有八百万人,这么小的地方怎么诞生世界型的企业?但是与之相对的中国,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最多的人口,所以未来把以色列的技术应用到中国,这是未来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事情。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端倪了,去年复兴中化分别到以色列收购公司,我们公司(一家PE)接下来几个月也会到以色列收购。真正把以色列的技术转化融入到中国市场会有很大的前景,因为以色列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友好,以色列直到现在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还是受到排斥,因为他们是犹太民族。但是中国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中国是接受以色列的。我们在以色列受到的欢迎程度非常热烈,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大学或者街上,一大群孩子说“你好”,然后过来找我们握手照相。我们中国现在国力非常强盛的,但是财政有多少投入到对创业、对创新的支持、机制的调整?这值得深思。


    混沌与创新

    以色列为什么产生创新,而新加坡、韩国这些国家同样面临危险和困境却没有产生创新。复杂性科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混沌的边缘,具体指的是河口区域,在这里严格的秩序和随机的混乱碰撞在一起,制造出很高的接受度、复杂性和创新性,这恰恰是以色列企业家们成长的环境,他们受益于稳定的体系和先进民主国家的法律,但同时也受益于以色列没有等级制度的文化氛围。

    解读以色列的国徽大卫星

    有人把这个大卫星拆成两段,一段为向上三角形、一段为向下三角形,可以用这个大卫星阐释对以色列的认识和感悟。以色列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国家和民族,它在包容性上很矛盾:犹太教是全世界最不包容的宗教,它不吸纳外族,完全排斥其他宗教,和其他宗教完全不相通。但是它对犹太教内部又是最大的包容,以色列从建国以来所有犹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犹太人都能回到以色列,而且都能给到很好的扶持与支持。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思想。

    往上的三角代表着一个正向金字塔,思辨、勤奋好学以及竞争,以色列人正是通过不断竞争和拼搏,从所有种族中成为金字塔的最顶尖。我们回顾历史,不管是艺术、文学、不管是科学,甚至企业家,最优秀的全是犹太人,他们走到最顶点,金字塔的竞争是非常充分的。

    但是它同样也是倒金字塔,体现了开放包容。走到最顶尖也不排斥其他的,依然能够接受挑战,依然接受别人对他的批判,敢想敢干,敢于承担失败,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这两者结合成了以色列,看到这个图我也在思考目前的中国,中国是完全不缺左边的金字塔,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竞争,十三亿人的竞争也不逊于以色列。我们从出生到小学、幼儿园、大学高考研究生全在竞争,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适当地放开,我们有没有做到开放、包容?有没有做到承担风险和失败?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