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招生

《华闻周刊》:做低调的商学院领军者——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相关附件:
  • image3
  • 初秋的8月,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朗润园内迎来了100多名新学员,他们平均年龄40多岁,是各大外企、国企和民企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这些“老学生”到校的第一课,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也不是名师授课,而是先拉到的内蒙古的库布齐大沙漠上拉练。三天的时间里,无论职位高低、资产多少,他们都要在沙漠里负重走一圈,还要在沙漠中露营,这给了平时前呼后拥的企业高管们一个“下马威”。其实,这只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发院”)EMBA课程中的第一步,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还要经过智力、精力和体力的多重考验。

    北大国发院的EMBA项目迥别于国内教育界普遍诟病的严进宽出模式以及其他高级工商管理教育的俱乐部模式,以相对严格的教学著称。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说:“虽然学生支付了昂贵的费用,但每年都有一些人最后拿不到学位,这虽然非常令人遗憾,但我们依然会坚守国内最高比例的工商管理教育淘汰率。”

    经济学家的前沿阵地

    1994年,经济学家林毅夫、海闻、易纲、张维迎等教授联合创办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次年正式迁入北大朗润园。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及后来成立的多个研究中心一起升级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综合智库。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MBA/EMBA教育始于1998年。当时,朗润园的教授们与美国福坦莫大学及美国商学院联盟合作,创办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MBA/EMBA的前身北大国际(BiMBA),简称BiMBA,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MBA项目。

    2000年8月,北大国发院BiMBA正式开始招收首届高层管理班(EMBA),是国内EMBA教育的开拓者。由于多位创建人的经济学背景,北大国发院的EMBA项目也以经济学见长。除了一些EMBA项目常规的企业管理、企业规划课程外,北大国发院的优势在于传授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的制度环境等内容。 “国发院EMBA的教授以中国教授为主,只聘请了个别讲得特别好的外籍教授,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是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姚院长介绍说。在这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与众多著名经济学家交流,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的周其仁会教授《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当下的制度经济,而姚院长自己则会教授《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转型》,讲解中国经济转型下的经济制度,即使是公务缠身的全国政协常委、前世行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也会来做讲座,分享他对中国多个改革领域的观察。

    北大国发院还有一些特色课程,开国内商学院之先河。比如结合中国古代与近现代战例的《实地体验战略:赤水、孟良崮及马陵古战场考察》课程,通过走访主要战场和现场体验的形式,把《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与当今商场的经营战略问题结合,从中国古代战争规律中摸索出寻企业经营的制胜之道,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北大国发院的工商管理教育已进行了十多年的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虽然在中国商学院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北大国发院一直走在前列,但是姚院长不讳言地说,EMBA教育“再往上冲的力量不是很大”,正面临着调整和转型。“我们的转型有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更加突出特色优势学科,增设更多的经济学课程,另一方面就是增加‘现地教学’。”姚院长所说的‘现地教学’,就是增加现场教学的时间,把一半的课堂时间挪到其他学员和校友的企业里,从实践中学习。这虽然在其它的中国商学院里并不是新鲜的尝试,早在七八年前的长江商学院就已经开始践行这样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相对严谨的北大国发院的课堂里,还是一种有益的改变。从明年春开始,姚院长就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这种灵活教学。“课堂上不只是我一个在讲,我要请嘉宾来讲。我和请来的嘉宾对话,学员也可以和嘉宾直接对话。”

    逼出来的团队精神

     “我认为领袖素质是天生的,虽然天生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后天的领导力来提高领袖气质。”为了培养学员的领导力,EMBA与声誉卓著的美国西点军校的合作,创立了《领导力的国际观察、体验与反思课程》。姚院长说:“像乔布斯、马云这样依靠打拼,创立自己的企业并成为管理者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工作。而EMBA恰恰是一个培养高级职业经理人的摇篮,通过在商学院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把企业管理得很好。”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北大国发院不招收没有大学文凭的学员。但是为了照顾其中一些素质比较好的求学者,国发院专门设立了一个特殊的EMBA班。参加这些班的学员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家,之前已经打拼下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家产。“他们之前有很多碎片性的东西,但是通过系统学习把知识串起来,老师一讲他们就明白了。”这些学员进来之后,多多少少会暴露出基础薄弱的问题,但是EMBA班的一个特点——团队作战,这时往往会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每年招收的近100名学员,平均分成两个班。一进校就要分组,选出组长,之后直接拉到沙漠里走一圈。虽然没有规定组与组之间要比赛,但是他们自然地形成一股劲儿,相互竞争。这样逼得很多平时比较拘谨的学员放下架子,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就出来了。”此外,每个EMBA班都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女性担任班主任,她对整个班的团队精神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位好的班主任能很快打消同学间的隔阂。据姚院长介绍,在今年入学的学生中,有一位同时担任招生工作的班主任,因为形象好又亲切,一下就把班级气氛调动起来。

    低调吸引黄晓明

    进商学院是求学还是求人脉?这个话题一度在中国炒得沸沸扬扬,因此给很多人一种印象:在中国商学院学习,更注重的是人际关系的建立,而非实际知识的学习。对此,姚院长没有否认EMBA项目在帮助建立人际关系上的作用,但是他同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EMBA项目都有“求人脉”的需求, 这并非“中国特色”。“EMBA就是有建立Networking(人际关系网)的作用,你到美国去看看也是如此。我去斯坦福大学,他们开设的一些高端的项目,学员在两个礼拜里天天喝得烂醉来培养感情。” 姚院长说:“从北大国发院EMBA来说,我们还是比较严谨、比较注重学术的。如果你想真正学习知识、喜欢低调,就选择我们这里,这其实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

     “黄晓明选择了我们,但汪峰可能就不会来朗润园(北大国发院的所在地)。” 影视红星黄晓明所在的2012级学员有不少已经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姚院长骄傲地说,这些慕名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进修EMBA的学员,之所以选择朗润园,与北大的学习环境不无关系。同是娱乐圈明星,EMBA2013级学员的歌手胡海泉就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最擅长的是对社会趋势的洞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洞察。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每堂课讲的内容,我马上就能应用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判断自己该怎么做。”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看中的,不是黄晓明和胡海泉身上的明星光环,而是他们的身份。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公司,处于一个管理者的地位,这正好是国发院的培养对像。

    聚会不为吃喝,为慈善

    一旦成为了北大国发院的学员就像拿到了一个“永久学生证”,国发院组织的各种讲座优先对学员开放,还能免费旁听各种“大师班”。

    国发院的学员即使在毕业多年之后也会一直保持着联系,并经常聚在一起,老师也会尽量参加这些聚会。和其他商学院不同的是,他们聚会的主题不是吃吃喝喝,而是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做慈善。姚院长有一次受邀去参加学员组织的慈善晚会,当晚就为河北廊坊的一个特殊教育学校募到近20万元的款。北大国发院校友还一直坚持一个叫“光明行”的行动。10年前,上海著名眼科医生张兴儒在北大国发院就读,毕业之后志愿到青藏高原做白内障手术,于是“光明行”行动这样一个公益活动就一届届地坚持下来,代代相传。

    在姚院长心目中,一个优秀的中国EMBA项目,除了要保证基本的知识传递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为此,他们专门请以“不行贿”为底线的王石开课,讲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员们上一堂生动的课。“中国企业有一个很明显的不足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我们希望从国发院出来的学员能并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并把这种责任感贯穿到企业管理和运作中去,这样中国的企业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本文刊于《华闻周刊》186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