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黄益平

黄益平:改革的核心是放开要素市场


相关附件:
  • U21jpg
  • 中国经济不可能再保持过去10%左右的高增长已成共识。对于未来的经济转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其核心是放开要素市场,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他是11月19日在“2014凤凰财经峰会”上作上述表述。黄益平称,过去三十几年经济改革是不平衡的。产品市场全部放开,但要素市场的扭曲很严重,包括资本市场扭曲,能源市场扭曲,土地市场扭曲,以及一定意义上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这导致很多成本被压低,结果是三十几年来一直在变相补贴企业,同时在向居民征税;向中小企业征税,向大企业提供变相补贴;向穷人征税,向富人提供变相补贴。

    “这导致了中国出口活跃、投资活跃、生产活跃,但消费相对疲软,背后的结构问题越来越严重。”黄益平认为,不管中国经济过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这种成功很难再复制,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把走了一半的市场化道路走完,即放开要素市场,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

    黄益平以金融改革为例称,金融改革的风险是可能出现一些违约产品。但如果因为一定的金融风险上升而阻挡了改革进程,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决策,值得讨论。

    目前,很多金融问题跟国家体制连在一起,例如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借债、国有企业负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很多最后可能需由中央政府买单。所以,金融改革往往不是一个存量问题,而是流量问题。

    黄益平认为,如果用进一步的刺激化解短期金融风险,最终结果就是长期风险会变的越来越大。因此,改革需要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是一种利益再分配、权力再调整的过程。同时需要对风险有清醒的把握。

    黄益平表示,金融改革需要在市场准入、市场机制开放和改进监管三方面下功夫。改革的问题是,目标很清楚,但到底怎么做争议特别大。例如,利率改革或者资本项目开放,方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担心它的风险。有的国家一放开就发生危机,有的国家一放开形势就变好。哪个应该作为中国的参照,需要决策者对现在的形势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有一个很明确的判断。

    文章来源:财新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