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马浩

马浩:从杜明高和胖娃落地谈职业生涯管理


相关附件:
  • 20150916133127872
  • 前一阵子谈开学典礼的时候,曾经强调当今时代60岁只是中年。不管我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平均寿命的增长将会意味着工作年头的增多和退休年龄的推迟,如何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都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1994年,我博士毕业到罗德岛一家商学院任教。第一天上班到人事处,人家问我选择哪种退休金年金方案。我当时纳闷,兄弟我才28岁,咋就一竿子问道退休了?无奈,人家的退休金是有规划和选择的。这是我初次意识到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

    上周回郑州省亲,跟初中同学聚会,两位同班姐妹已然退休一年了。我问她们今后干啥。答曰养生。不出意外的话,还得再养三四十年呢!钱够花么?有持续的现金流么?有钱看病么?除了养生,有足够的事儿干么?如果今后时代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成数量级的变化,招架得了么?

    我是难以想象。

    未来的几十年你是想靠你那点儿退休金和自己的独生子女或者你四十来岁之后再生的二胎么? 当然,你是大款啥的,不用操心。“家里的金子堆成山,家里的银子用斗量”。这是我打小常听的戏词。即使这种人家也会有变故哇。

    现在很多人移民国外,一是转移资产,求得保险,二是“为了孩子,为了蓝天,为了。。。” 这些都是至少趁个几千万的人。在美国买个订书钉都得自己花钱,啥都得自己花钱。如果想着到美国退休的话,还是得再想想。投资也会折本。大款也会落魄。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要保持状态,保持心态,保持可就业性,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看看Robert De Niro前两年跟Anne Hathaway演的《实习生》。

    我在美国第一次买房的时候,我的经纪人是我们当地退休的市长。当然美国的小城镇市长也不算啥大官。他50岁从市长位置退休后领一份政府的退休金。估计钱也不多,而且闲着也是闲着,就又重返战场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当房屋中介。

    对于很多人而言,估计在一生中换个几次职业是很正常的。有时主动,有时被动。当然,最好是主动,而且是有章法,高回报,很顺畅,可持续。有些行业是吃青春饭的,有些行业、工种或者岗位虽然不是青春饭,但也有一定的年龄限制。这就更要规划好职业生涯的转换和传承。

    美国NBA球员打球时年收入可以上千万美元。但据说有很大一部分人退役10年后基本破产,当教练、当老板或者转行做生意成功的凤毛麟角。(给我们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体育商学院项目做个广告:奥运冠军们,来俺们这里学个EMBA啥的吧,你不一定能成李宁,但不会去犯NBA球星们的破产病哟)。

    说到职业生涯转换,还是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借鉴的。不是所有的NBA球员都破产哟。迈克乔丹有自己的球队和商业帝国。当然,乔丹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去打棒球。

    在我熟悉的世界里,一个最为精彩的案例,当是歌剧之王多明戈(台湾翻译的不错,叫杜明高,听着跟咱作曲家杜鸣心的弟弟一样)。杜明高早年出道唱男中音,后改男高音,一路唱了40年。最近几年,相对年老力衰,又改回男中音。来国家大剧院唱了好几次了。今天总算赶上一回。

    应BiMBA 09级校友李英健先生邀请,今晚在巨蛋看老杜演威尔第的马克白。前半场唱得有点儿捏把汗。第四幕的咏叹调下来,全场鼓掌几分钟。大呼过瘾!被刺死前的一段唱,又是满场的bravo不绝于耳,使得老杜硬是在台上躺着死了好几分钟才被抬下去。

    说老杜是歌剧之王,实至名归。

    从70年代初,老杜就与胖娃落地两人展开了近乎你死我活的较量,虽然二人后来跟Carerras合作构成三大男高音。80年代,有一次胖娃的公关团队在明高的节目册里刊登胖娃最新唱片的广告,称胖娃是全球最伟大的男高音。明高硬是逼着旧金山歌剧院在演出前销毁所有节目册,否则终生禁演旧金山。

    胖娃唱的更有戏味儿(类似中国戏曲的戏,他自己最喜欢的是di stefano那样耍得很有味道的唱法而不是Belgonzi哪种铿锵矍铄的硬造)。胖娃主要弄普契尼,唐尼采蒂啥的,偶尔也招呼威尔第。明高演的则更像剧(drama),从莫扎特到瓦格纳都敢招呼,自称不用排练可以随时上场出演70部歌剧的主角。

    胖娃成名之后一辈子吃喝玩耍,曾经重达380磅。就那还拍了个以骑马为题材的电影。最终享年71岁。在下有幸在1986年和2005年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和首体观看胖娃大师首次和最后一次访问中国的演出。并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看过他十几次演出。直到胖娃去世前的一年,他还在唱。

    胖娃的职业生涯管理很简单,我是唱戏的。一直唱到老。不能唱,就挂掉。哪有啥退休可言?!胖娃确实是注意保护嗓子,太重的角色就不演,比较知趣儿,这样职业生涯就足够长。当然,胖娃也有在斯卡拉演《阿依达》被叫倒好的经历。这就更使他注意不stretch他的嗓子。某位意大利女影星说胖娃的嗓子被上帝亲吻过。胖娃说那你浑身都被上帝亲遍了!胖娃是很机智的。

    胖娃晚年常演的就是《图兰朵》《假面舞会》《爱的甘醇》《Andrea Chenier》等比较顺溜的戏。一感冒就取消演出,管你买了票咋的。搞得MET总经理Volpe很搓火。也没办法。俺们就是喜欢胖娃!我看了两次《图兰朵》。卡拉夫去猜谜前本该击鼓。台上晃悠不动的胖娃就老远处比划一下,由匪兵乙替他敲了。我是唱戏的,不是演剧的,你是听呀,还是听呀?

    保护好嗓子,保护好本钱,这是胖娃给所有人职业生涯管理最好的教诲。不像后生Roberto Alagna和Jose Cura这种材料很好但硬弩重角色又最终唱不了几年的小星星们。这也是胖娃跟最早提携他的女高音教母Joan Southerland那里学的。只演自己游刃有余的角色。Real Professional。于文华可以董文华,但肯定弄不了殷秀梅。跟胖娃小时候共用一个奶妈的另外一个教母级的女高音Mirella Freni就连《蝴蝶夫人》都从不在舞台上唱,只录过一次像。哪得多在乎自己的本钱呀!

    老杜是好演员。今年75岁了,在台上还是有范儿。戏剧就是明星的艺术。看的是角儿!20年前在纽约MET看中年杜明高演卡门,卡门只是个下士,但一出场那派头就是副师级的,跟众人握手。大家不在乎。我们是来听唱的。虽然明高比胖娃演技好多了,我们还是听唱。明高被称为歌剧之王,估计也是中国媒体整的。胖娃早就是High C之王。胖娃过世的时候,作为一辈子的对手和三高合伙人,明高同学毫不掩饰地夸赞胖娃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听便可识别”的男高音。

    明高的出彩之处,并不在于老年回归中音,延长舞台寿命。他在四五十岁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规划他的指挥生涯,并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跟一些二线的歌剧院协商或者要挟,要让我来唱,最好也搭着让我指挥一两出比较容易整的戏。这样,他就开启了自己的第二生涯。最近没怎么关注了,记得10年前,他同时担任华盛顿歌剧院和洛杉矶歌剧院两家的艺术总监。

    要知道,指挥是可以死在台上的。活到老。干到老。跟胖娃一个意思,卡拉扬,伯恩斯坦和肖蒂爵士都是在去世前一年还在指挥。法国指挥家Pierre Monteux曾在95岁时和伦敦交响(LSO)签了10年的合同!

    指挥通常长寿。斯坦福大学Jeff Pfeffer教授说权力导致长寿。指挥的例子当是一个明证。指挥多长寿。你也可以说有长寿基因的人喜欢当指挥。但更靠谱的替代性说法可能是Pfeffer的结论。有权导致长寿。

    人权,财权,艺术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聘谁,演啥,咋整,一切都是指挥自己说了算,多爽呀!现在常来中国跑场子的地图娃Charles Dutoit曾经在蒙特利尔爱乐,法国国交,日本NHK和费城乐团夏季音乐节四个地方同时担任全职的艺术总监。啥感觉?!

    杜明高老师是选对职业了。现在还能唱,实在不能唱就舞棒呗。

    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和擅长干的事儿。活到老,干到老。退休,退啥休?

    PS:
    从交响乐到歌剧,在下曾经是痴狂的乐迷,坚定的马勒主义者。在美东居住时期,曾经每年观演60场朝上,每天地下室听音乐5个小时以上,收藏CD达5000多张。在日本时期弄了LP近2000张。当年要不是在听音乐上耗费这么多时间,英文发表一流论文应该是现在的10倍。很是不务正业。
    此一时,彼一时。最近几年,已经到达每天不听音乐没有任何想头的地步。可见人的可塑性。当然,也没见论文发表有啥进步。
    退休?不敢想。谁都靠不住,连我自己都靠不住。
    活到老,干到老!
    干啥呢?这是个问题。


    (本文来源:“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