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周其仁

【精品讲座】CCER & BiMBA “中国经济观察”第12次报告会


文/马鑫

2008年2月24日下午,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和BiMBA MBA(BiMBA)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第12次报告会,在北大朗润园万众楼举行。

此次报告会公布了2008年第一季度的朗润预测,并邀请了包括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易纲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所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祝宝良副主任,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周其仁教授等作为发言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峰教授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媒体、学校等近千名听众参加了此次会议。

林毅夫:访欧答问三题

林毅夫教授以“访欧答问三题”为题,就“美国次贷危机后可能的经济萧条或滞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奥运会后萧条”以及“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之挑战与展望”三个业界极为关心的问题进行阐述。

林毅夫首先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金融业次贷较少,中国出口产品多为低档消费品等现实,林毅夫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经济萧条或滞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奥运会后萧条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具有经济规模大、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大、产业升级机会多、消费增长速度快、外商投资仍将维持在高位、奥运会后,中国将进一步和世界融合等特点,将不会出现像悉尼、雅典一样的奥运会后萧条。

最后,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展望,他做出了以下推断:首先,只要银行不出现危机,就不会演变为全面的金融、经济危机;其次,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矛盾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从它们所占的比重及社会影响力来看,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中国将会继续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和谐社会;再次,随着中国出口额逐年增加、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美关系存在紧张,但是,这些并不会造成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关系的严重恶化;最后,综合中国国情、中国领导人以及企业家能力和中国人渴望改善生活的意愿,林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增长。

易纲:市场机制调整见效,经济失衡正在收敛

通货膨胀问题是时下从企业家到普通百姓都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身处中国货币政策的制订者——中国人民银行要职的易纲教授,也针对该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易纲认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两者并不矛盾,是同方向调整的两条途径。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无论对中国商品价格提升、还是从引导资源向国内需求配置等方面来看,都是有利的。并且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变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加权平均购买力,只是对内、对外商品购买的调整。可谓:市场比人强,价格比人强

因此,易纲提出,中国应当继续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其次,易纲又从中国大陆金融资产配置的市场调整进行分析。他标识,从数据上看到,实体经济部门在2007年持有存款量、流通股资产量、以及基金类、保险类、信托类、理财类等资产量都有大幅增长,特别是直接投资类资产表现出成倍增长的情况。从实体经济部门中的组成部分——住户的金融资产变化看,虽然利率存款比重下降,但是其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外,A股流通市值,基金等资产都有所增长。同样,企业也对市场有理性发应。因此,在市场上的融资,2006-2007年中国金融资产明显优化,是符合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依然是形式比人强,市场比人强,价格比人强。

最后,是金融市场流动与新兴市场的调整。易纲认为,新兴资本流入大量增加。外汇储备,FDI创下新高,非FDI快速增长,货币大幅升值,资产价格明显上升,将上面两个主题的结论扩大到全世界:市场在工作,资本流动符合市场规律。新兴国家应对资本流入的措施和经验主要有:1增强汇率灵活性。2实行钉子通货膨胀目标,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加强金融监管,鼓利资本流出。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资本管制是有效的。但是,从哥伦比亚预扣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巴西直接管制与简介管制并存、智利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等一系列资本管制的失灵教训来看,资本管制无法根除资本大规模流入,

贾康:中国财税体制、政策与改革

贾康表示,中国财政形态历经了供给型、生产建设型和经营管理型。现在,正在向公共财政型迈进。贾康对公共财政框架的构想以及目前的进展给予了详细的介绍。目前的中国财政改革注重“公共性”的改善,他从政府理财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式和手段、决策与监督机制以及政府理财的具体运作方式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贾康认为,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理财势必要形成一个公共收支预算、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相互之间协调配套的复式预算体系。

在税制方面,他认为,中国应从过度简化到“多层次复合税制”,再到“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一系列的外部配套改革,因此中国财税改革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祝宝良: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几大趋势

祝宝良通过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增长潜在水平提高,实际经济增长略高于潜在增长,但偏离不大。在中国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这一偏离,可以归结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时,祝宝良认为世界经济放慢对我国的影响不大,近期极端气候灾害也只会使中国经济有一些短期的波动,而在总体上影响有限。

在对2008年经济展望中,祝宝良提到,未来一年中消费需求拉动作用将会加大,投资增长基本稳定,外贸顺差增速将有所回落,同时,我国总需求强劲扩张势头会有所减弱,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将由过去五年加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而对于中国物价上涨的现实分析,他认为,在2008年,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将会加大,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最后,在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中,他谈到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动摇。

宋国青:生产弱共振需求强脱钩

宋国青教授根据截至2008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着重研究了造成通货膨胀的可能因素,以及国外经济状况对中国出口和经济的影响。

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需求不足即货币增长率偏低(通货紧缩或近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失灵”,外需变化不仅引起出口本身的变化,还影响货币供给因而影响内需。外部需求的变化通过金融加速器放大,引起强共振。在脱离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调节内需,内需与外需没有必然的关系,在外需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使内需做出相反的变化以保持总需求平稳。但在外需猛烈变化的情况下,供给结构不能充分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引起结构性问题,因此生产方面仍然可以出现弱共振。

因此,在对待通货膨胀问题上,他认为,从货币推动的逻辑来看,唯一并且简单的选择是紧缩货币供给。由于通货膨胀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兴奋剂,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不利后果:降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信誉。这一后果对未来的损害更大。因此,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权衡的政策考虑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的局面和最后的大波动。

宋国青认为,目前的最大危险还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并且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尽管在政策建议上强烈主张坚决控制通货膨胀,但从预期的角度考虑,可能出现“缓紧缩”的政策选择,导致通货膨胀持续较长甚至很长时间。

周其仁: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

周其仁教授从细微问题入手,深入讨论“松货币供给,紧价格干预”的潜在危害。

近来出台一系列针对产出品(如电、食品等)的价格上限管制,旨在以此实现社会的公平性。但是,由于其基础原料大都采用市场议价的方式,造成其生产成本节节攀升,甚至出现电力公司普遍亏损的状况。此外,像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又采取价格下限管制,使得生产原料价格偏高,产出品价格偏低,人们生产意愿显著下降的恶性循环。市场上,供给不断减少,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越演越烈,资源配置合理优化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相反,如果采取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则会更加有效的解决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但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个潜在的压力,就是就业形势的某种恶化。它将有可能动摇紧缩货币的决心,进而使得政府扩大价格管制的范围和力度,最后造成通胀自我加强,演变成一个中期的慢性问题。因此结决通货膨胀的合理方法是:釜底抽薪紧货币,松动价管促生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