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周其仁

俞正声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周其仁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相关附件:
  • u=361987437
  • a41f7269446
    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新华网7月2日消息,全国政协2日下午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相关法律问题与对策”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委员傅克诚、何丕洁、陈锡文、陈章良、胡汉平、丁明山、王俊峰、梁伟华、洪天慧、张伯军、沈瑾、张全国、温雪琼、王国卿、张亚忠、李成贵、郭晋云,以及专家学者、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在座谈会上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马飚、齐续春出席座谈会。

    委员们认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是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有关文件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随着范围扩大、工作深入,也存在思想认识有待深化,政策法律有待完善,工作条件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

    眼下关于农地针锋相对的讨论中,一些基本理念有待理清。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农民的出路到底是什么?农地,究竟能不能以及应不应该成为农民生活保障?在座谈会上周其仁教授表示,如果不能进一步促进农地转让,很难解决农民问题——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只占GDP的10%,但农村常住人口比例达48%。“必须要让农村劳动力、居民比重跟农业份额比较接近。”他称。

    周其仁教授也据此来回答目前不少人士对“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搞土地确权”的疑问。他强调,应该明确一个理念:确权服务于流转。只有将农民财产权利扎扎实实落实了,将农地产权划得很清楚,才能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样也能进一步支持工业化城市化——目前中国已经面临人口红利丧失、劳动力成本抬升问题。

    周其仁教授还表示,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应该“尽可能去拉长”,并且中央政策和现行《土地承包法》中明确的“承包期内不调地”方针,也应该长久不变。“这个真的要硬着头皮坚持住。越调越害农民。” 他称,若是用一小块土地粘着农民,农民就不知道土地以外更多的可能性。最早试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贵州湄潭,从86年起一以贯之坚持坚持下来。

    “剩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就从农业以外去想办法,从荒山荒地工业城市去想办法。”周其仁教授称。

    在周其仁教授看来,“土地是保障”的说法其实存在偏差,土地结合劳动力才是保障。然而,将劳动力束缚在这一小块土地上,提供的保障是非常低的。当务之急是促进土地充分有效利用,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要通过低保解决,而不是将土地无限细分下去。目前,如联想佳沃等新型经营主体都进入农村,“要投资首先要问,这个地可以用多久?”周其仁教授表示,这条线处理得越清楚越干净利落越好。

    故而在周其仁教授看来,目前将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做法,亦值得商榷。“应该允许农民承包经营权彻底转走,转了就转了,转了就走了。”他认为,留下一个尾巴,并没有什么好处。并且,现在进城站住脚的农民越来越多。

    而既然确权是为流转服务,是要在市场上实打实地交易,周其仁教授主张,不要把确权搞成一个必须三五年完成的运动,而应该是政府的经常性服务,“政府可以天天开门”。只要有买卖,上家下家就会提出确权需求,确权成本则可以从转让带来的价值提升中支出。“如果没有转让需求,大动干戈搞确权,人家不理。能不能把确权时间放长,把质量坐实,发了证就是‘铁证’?”周其仁教授表示。

    本文根据财新网报道改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