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图片

“两会解读报告会”——贾庆国:中国的外交为什么纠结


相关附件:
  • 贾庆国
  •  

    贾庆国

     

    本文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教授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两会解读报告会”上的演讲观点摘要:


    贾庆国教授是一位国际关系专家,在报告会上,他很认真地分享了两会期间参与讨论的热点问题,随后非常精要地阐述了中国在国际定位上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贾庆国表示,两会上外交和国际关系没有成为热点,但不代表不重要。中国能有3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接下来的深化改革,更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便于我们能集中精力和资源突破很多关键点。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份现在有点模糊了,有点纠结了。
     

    我们过去的定位和身份都很清楚:穷国,即便称为大国,也是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大国。因此,我们的外交不用纠结,那就是坚定地站到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与亚非拉、东欧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起争取“发展权”。
     

    我们未来的定位和身份也很清楚:富国、大国、强国。将来我们不仅GDP全球第一,人均GDP也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作为超级大国,在全球各个组织中承担重要责任,履行大国义务,发挥大国影响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问题是现在,我们现在是一个“崛起中的中国”。崛起中的中国既是市场经济,又有很多行政干预;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发达国家;既是穷国,又是富国;既是弱国,也是强国;既是普通大国,又是超级大国。这都意味着我们拥有两个身份、双重利益,都意味着我们必须面临很多“自我冲突”。
     

    这样的中国,再跟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权”,发达国家不答应,因为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这样的中国,如果跟发达国家站在一起,多年的发展中伙伴们不适应,而且我们确实也还没有真正发达。
     

    核心的问题在于,外交的第一出发点是权衡国家定位,确定我们要争取的利益,如今身份的双重性使我们无法准确地做出判断:究竟该争取什么,该和谁站在一起。前两年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上,我们的纠结就表现得很明显。我们既反对大幅度的节能减排,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又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为全球环境负大国责任。
     

    我们定位的纠结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外交,还容易把别的国家也搞糊涂。他们也搞不清楚我们究竟要站在哪一边,他们也不确定中国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几乎成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在外交上很容易引起相互猜忌和国际关系的恶性循环。
     

    我们的方向其实是确定的,那就是竭尽全力的改革开放,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弱国走向强国,从普通大国走向超级大国。因此,在外交上,我们就不能仅仅考虑过去的身份与相互关系,还要着眼未来。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思考。如果权衡得好,我们就有可能建构一个有利于国内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如果处理不好,我们不仅改革开放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国家发展也会遇到更多的挑战,甚至可能会制造出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2014年3月16日,在两会结束的第一时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特别举办“两会解读报告会”,研讨中国改革的当前热点与长远方向。更多嘉宾观点,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bimba-pku
     

    出席研讨会的发言嘉宾如下:

    林毅夫: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常委

    蔡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

    李玲: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贾庆国: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

    徐建国: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刘二海: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宋国青: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