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图片

当和尚遇到钻石——“企业管理的佛学之道”高端对话


相关附件:
  • 对话
  • 0

     

     佛学究竟是一门人生修行的学问,还是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学习和修炼《金刚经》对于企业家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在BiMBAEMBA2008级班委、BiMBA校友部,以及嘉和传播公司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8月7日,距离天安门城楼不远的皇城会天趣园成功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管理对话——“企业管理的佛学之道”。

    对话一方是国际知名企业家、佛学博学、《当和尚遇到钻石》的作者西麦克尔·罗奇(Geshe Michael Roach),另一方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郑湧。 

    5

     

     罗奇是第一个在印度修行佛教,并拿到格西的美国人,更传奇的是,他从印度回到纽约,运用金刚经中的体系成功开创了钻石生意,真正将佛学之道与企业经营之道打通。郑湧则曾到德国进修,对海德格尔等德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有很深的研习。从德国回国后,郑湧不仅研究哲学,对金刚经有很深的领悟,而且也成功运用创业与企业管理中。

    为了这场高端对话,BiMBA杨壮院长特别担当主持人。早在美国读书期间,杨壮院长就对跨文化特别感兴趣,当年在哥仑比亚大学的博士毕业论文主题就是美国与日本企业文化比较。杨壮表示,当今中国正处于剧烈转型期,文化与价值观的方向特别重要。同时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与美国的企业界、文化界的沟通也意义非凡。

    也正是因为这场对话的高端、前沿,原定40人左右的会场最终超过60人,很多关心佛学,关注创业与管理的人从各方纷纷赶到会场,现场感受精彩纷呈的智慧碰撞。

    讲座的举办地——皇城会天趣园也是一个商业与佛缘在当代的融合之所,整个会所的布置,尤其是天井中的荷花与小和尚雕塑透着活泼,又透着宁静。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罗奇博士安静地坐在讲台前,为在场的观众首先弹奏了一曲心经。同行歌唱家的演唱更像是天籁之音。会场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希望以最大程度的安静,使内心最大程度地打开,将这段难得一见的心经演绎收藏在心底。 

    1

     

    在向观众介绍过两位嘉宾之后,杨壮教授首先替观众提出第一串问题:是什么样的机缘让罗奇开始了佛教学习,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从一位高僧回归大千世界,尤其是做起了钻石生意?又是佛学中的哪些精华使他从一位读经讲经的高僧变成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罗奇以他西方人的幽默回忆了这其中的机缘。他当年考上普林斯顿大学不久,母亲去世,对他的精神造成极大打击,近乎失常。他轻信一位印度同学的推荐,去印度寻找治疗心病的良方。飞机落地后,他举目无亲,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他听从宾馆老板的引荐,去了一个寺院,一住就是25年。这25年间,主要学习佛教的五大课程,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冥想,白天背书诵经,课堂切磋,晚上去广场公园念经辩法。从最初完全听不懂印度当地的语言到完全精通五门课程,罗奇吃了很多苦,最终他通过了由1000名和尚的答辩会,拿到了格西,成为这个寺院六百年来第一位拿到格西的西方人。

    从寺院回到大千世界,源于寺院主持布置的第二项考试:到纽约去创业,并在一年内里赚到100万美元。因为主持认为,一个真正读懂金刚经的人一定深刻的理解“空性”,一定明白世界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并有能力改变未来。

    罗奇带着金刚经回到纽约,开创了钻石生意,第一年就发展到近两百名员工,如今年销售额2.5亿美元,全世界有一万名员工。后来应一位出版商之邀,写了《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

    金刚经与做生意是什么关系?罗奇用一支笔做了精要的讲述:“种种子”。罗奇表示,用《金刚经》来赚钱最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如果做生意的人是道德的,如果他的心地是善良的,他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3

     

     下面是这段精彩讲述的原文:

    “我来问大家问题,请大家回答我,这是什么?笔。如果有一只小狗进来了,如果我问这个小狗这是什么东西,它如果会说话,答案会是什么?磨牙工具。狗有没有看到一只笔,没有。它看到的只是一个磨牙玩具。”

    “下一个问题,谁的答案是对的,人还是狗?你可以说都对。狗完全可以咬它,咬得很开心,人也可以用它写字。”

    “接下来的问题有点难!如果我把这个东西放在这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狗都出去了,在那一刻,它是笔呢?还是磨牙玩具,哪一个?大家的回答是摇头,在那一刻它都不是,这就是空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一刻它就是空的,什么都不是,如果狗回来了它就变成了磨牙玩具。如果人回来它就成了笔,如果两个都回来了,它就两者都是。”

    “那这个怎么运用到生意当中呢?这个笔是来自于我还是来自于笔,当然是自于我,而不是笔本身。为什么?因为如果来自于笔本身,狗应该看到的也是笔,而不是磨牙玩具。笔不仅是从我而来,也是从我而去的。我闭上眼睛,能不能让它变成一颗大钻石?不可以。”

    “究竟为什么我会看到一只笔,而狗看到的是磨牙玩具呢?因为我们的意识里有种子,是我的意识里的种子让我看到笔,是狗意识里的种子让狗看到磨牙玩具。”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世界上的一切都来自于我,我可以通过控制我意识里的种子而控制我所看到的所有东西,可以帮我赚到两亿美元。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商业培训,只是学会了怎么种种子。你首先在自己的脑海里种下种子,然后按照《金刚经》的体系找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合作伙伴,帮助他创下成功的事业,钱就来了。这就是《金刚经》和生意的关系。”

    随后郑湧从中西哲学和个人研究的角度也分享了他对“种种子”和金刚经的理解。

     

    4

     

    郑湧表示,他1986-1990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就是学习哲学的解经学,这个学问从解读宗教经典而生,用于沟通人和神的关系。1990年学习回来以后,因为是解经学是要解读宗教经典,作为中国人,他选择解读中国宗教经典,几经选择,最后受《金刚经》启发,解读禅经。

    罗奇博士把金刚经用到了钻石生意上,郑湧则将金刚经用到了金刚石生意上。他特别推崇金刚石的两大特性,即至刚至柔。

    随后郑湧也向罗奇抛出一个问题,即目前世界范围内战争不断,天灾人祸不断。科技发展了,人心又是善的,为什么还会不断发生恶的事情?一千年前印度就没有原来的佛教了,佛教真正的生存空间就在中国,为什么在这片佛教的热土上,反而不断出现毒奶粉、地沟油、医生拐卖新生儿等恶性事件?

    罗奇认为,《金刚经》确实源自中国,他所学的很多经典都来自中国,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印刷版《金刚经》就是中文的,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来自敦煌。郑湧博士的问题很好,《金刚经》主要不是用来做生意,而是解决更多问题的。如果大家都用金刚经的体系做事,即如果你想开创一个很成功的事业,就必须先帮助另外一个人去建造一个成功的事业。这会在你意识里放下一个种子。要创业的人必须帮助另外一个人创业,想要获得伴侣的人要去帮助一个孤单的人。

    罗奇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念。商人要赚钱,就应该寻找并帮助穷人,如果所有的商人都去寻找并帮助穷人,穷人就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贵”,当所有人都不再贫穷了,大家就不用再为石油或领土而打仗,也不用绞尽脑汁去制造有毒的产品。

    在几轮精彩的对话之后,罗奇与郑湧又一起接受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尤其是对“种种子”的哲学与经营理念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比如,如何种种子?有什么原则?什么样的土壤要求等等。

     

    2

     

    罗奇表示,《金刚经》里有人就问佛陀,“种种子”的理论体系固然很好,也符合逻辑,但为什么有很多人做好事,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

    佛陀的回答是,种种子有严格的体系和选择,不是随处种随便种的,善心用到没有善根的人身上毫无价值。比如你把西瓜的种子种在桌子上,不会有收获。对于“种种子”,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的目标,这决定会要种什么样的种子。其实,你要选择合适的土壤,他人就是你的土壤,但你要根据你的目标选择好的土壤,比如很有善根的人,把钱交给酒鬼只会让他更加酗酒。然后你要真正的帮助他。最后,每天躺到枕头上的时候,都要好好冥想,想那个你要帮助的人,让种子更清晰。

    罗奇认为,我们每一个瞬间都正在种下65颗种子,每一瞬间又都有65颗种子成熟。如果帮助穷人,五分钟就能种下两万颗种子。我们每天种下的不仅有好种子,还有坏种子。我们不仅要好好呵护好种子,还是学会清理坏种子。

    讲座结束后,杨壮院长代表BiMBA向罗奇博士和郑湧分别赠送了礼物,感谢他们的精彩分享。 

    6

     

    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