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图片

陈春花:陪伴最难,成长最美,共生最强


相关附件:
  • 20160720105048849
  • ——北大国发院职业导师节上的发言

    题记:2018年11月9日,北大国发院职业导师项目—周年暨2018职业导师节活动举行。职业导师项目发起人、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老师向在场的职业导师和MBA学生倾情发表感言。演讲整理版,请见下文。

    40

    感恩篇

    陈春花:我可能比你们还要激动,因为我最初有这念想的时候并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样,我只是认为这是美好的发心,然后有工作团队加入,就把这个项目生发出来。我们第一天在这里启动的时候我也是非常感动,因为我们竟然在很短时间里面超过100位老师加入,算到第二届的导师实际上分别有差不多两个150位的同学受到了我们接近200位导师的呵护,这样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这个数字也比我自己预想的要多的多,所以我在今年跟团队的老师说,可不可以去给大家记录一下这个过程?所以我很高兴我们有7位同学去感恩7位老师,给大家讲他们共同成长的故事。

    我也跟他们说这个栏目在我们国发院官微里面是持久保留的栏目,我希望有更多同学分享他对导师的感恩。我每一篇都看了,读到每一篇学生对导师感恩的文章,我内心感到非常温暖,非常感动。我想这是这个项目比我想象做的好的原因,它来源于所有导师的付出,让我代表学院也代表这个项目其他老师对参与项目的导师表示衷心感谢。

    成长篇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四样东西构成:

    第一,梦想。如果你没有一个梦想,没有一个目标,其实你是很难成长的。

    今年实际上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我们国发院是25周年,BiMBA20周年,北大12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些数字意味着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

    当我们回顾国发院的历史,就会看到曾经有六位老师怀揣梦想,用全球视野讨论和研究中国问题,所以我们就有了今天的国发院以及国发院对中国过去改革开放20多年进程的影响。那个起步的地方就是那个梦想,所以我们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讲,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梦想来牵引,来引领我们自己。

    导师项目也是源于我们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当我们所有学生跟我们的国发院,跟我们的BiMBA有渊源的时候,我们希望你的职业和成长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起点,我们请人来陪伴你,这是我们启动项目时小小的梦想。

    40年前中国希望开放自己、让民族再次腾飞那样的梦想牵引打开国门,40年后中国成为经济要素最强的国家之一,我相信你也清楚这个梦想的牵引有多大。

    我们回想120年前当基于民族要崛起、要复兴的梦想设立第一所中国自己的大学的时候,那你也知道120年后北大在中华民族进程当中所创造的作用。无论是从更长远还是从最近一年前的梦想,都会牵引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世界,每一个机构。我们成长当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你的梦想和目标牵引。

    第二,伙伴。有了梦想,有了牵引还不足以能够实现,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一定要有伙伴,我们必须要有伙伴才能让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往前推了一步。

    大家也是很清楚我是做研究的人,我们在组织研究当中告诉各位说保障目标实现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组织的设立。我们如果说的更小一点其实就是伙伴陪伴在你身边,我最初在想这个项目的时候我真的认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如果你能遇到良师,就会给你很多的帮助。

    我本人实际上深受一位中学老师的影响,他在我过去所有过程当中都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力量。

    如果我们年轻同学在职业过程和个人成长过程当中有机会遇到一位良师,他能一直跟你对话,陪伴你成长,我相信你一定会比别人成长得更加强劲,更加有助推力,更加有牵引力,这就是我们看到伙伴的力量。所以当我仔细阅读每一个同学写出的文章的时候,我内心清楚地知道你拥有的伙伴在短短一年当中,对你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帮助。没有写(文章)的同学一样获得了帮助。我们的伙伴会有师长、同学、同事、家长,甚至可能是陌生人。当他推动你进步的时候,这就是你继续成长的根本性力量。

    第三,行动。你愿不愿意行动?很多时候我们有梦想,也有伙伴,但是我们不行动。你不行动,就没有办法真正成长。

    我实际上非常开心,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在来到朗润园,来到国发院,来到BiMBA商学院项目的过程中,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和努力的意愿,并为此付出行动。

    2018年我们MBA招生198位同学,MBA项目更加稳健、持续、有质量地成长。对这种稳健、持续、有质量的成长,我非常感恩过去以往各届MBA的同学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也非常感谢参与这个项目的老师和包括一年来的导师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

    这个努力就是所有行动的过程。这些行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成果。推动你成长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能不能一步一步看到自己的成长性,成长性就是靠你努力的过程呈现。

    第四,开放学习。在更多的时候可能对大家更重要的就是开放学习,就是你愿不愿意不断地学习,而且我前面用了“开放”一词。我们讲开放学习的时候其实是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个就是你愿不愿意接受所有的变化和挑战,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虽然我们来到课程中所有人经过学习的历练,我们也拿到各种各样证书和学位。

    我为什么会说也许我们不会学习?

    • 你愿不愿意接受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不同挑战?我们接受这些不同声音、不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让自己学会学习。所以,当你跟导师在一起的时候,也许导师跟你的意见不一样,也许导师过往的经历对你遇到的问题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时候你愿意开放自己吸纳还是认为导师没有能力、没有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本身就是学习度够不够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对年轻人讲我们虽然知识非常多,但是不一定你学到的东西很多。原因是什么?就是你可能以你自己的观点去做了一些筛选,这时你有可能就没有真正去学习。
    • 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拿出来给你的导师?如果你想要导师陪同你持续成长,你也要真正给导师一种感觉就是:他因为你,也在进步;如果他因为你而进步,他一定会愿意跟你共同成长,这时候取决于你愿不愿意把有价值的部分贡献出来。很多时候我很愿意跟更年轻的老师、更年轻的同学在一起的很大原因是,我发现在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学习到一些新的视角、新的理念。这时候在于你愿不愿意贡献,如果你仅仅向导师身上汲取而不做回应和互动,“共生”就很难实现。开放学习第二条就是能不能有真正的价值贡献。
    • 你因为学习会不会真正进步?有些时候我会看到我们非常多的人学了非常多的东西,但他停留在原来的地方,看问题依然是原来立场,解决问题依然运用原来的经验。我不断地告诉企业家,在今天你跟你的团队必须成为合伙人。有个企业家学好了,过了三个月带着下属来了,说,“我已经运用了你的理论。我跟他们是合伙人”,我看那两个人一直不敢说话,觉得很奇怪,我问他们两个:“公司有问题你们跟老板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们会怎么表现?”,老板说“他们俩个不用说话,肯定听我的,”我说“你这个合伙人怎么当的?”,两个新的合伙人说“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合伙人,老板说我们变合伙人就是合伙人,其他所有东西都没变。”我们并没有学到东西,我们学了“合伙人”,我们知道今天年轻人长期在一起,晚上回去运用了,甚至正式宣布我们是合伙人,但他们的感受没有变,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有改变。
    • 你能不能挑战自己,把自己否定掉?就像我自己做研究一样,我在最早做组织研究的时候非常关心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因为我们发现只有形成忠诚、上下统一,团队这个组织力量才是最强大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我们做组织研究的人必须调整组织的基本逻辑,员工跟组织之间不用忠诚这个概念去研讨,反而要用我们彼此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共同成长的发展方向去研讨,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提出“共生型组织”的概念。你会发现员工跟企业之间互为组织,不存在组织大过个人或者个人大过组织这个逻辑。我作为从事组织研究的人就得否定掉过去的认知,你光否定还不行,还得找出新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在学习。学习当中最后一个挑战是愿不愿意把你自己过往的经验、最擅长的东西放掉,你把它放掉的时候才是真正懂得学习。我另外一个方向研究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当中最难的不是吸收新观点,而是放弃旧有的习惯。放掉旧有习惯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 据记载自有组织机构以来超过一千多年中,持续存活下来的组织只有83个,可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83个当中75个是大学。
    • 一个原因是大学最厉害的地方永远是年轻人,别的机构都不是,只有大学是。我们开放给MBA、EMBA读书机会,你们一定要珍惜,大学让你们重新年轻一次,如果不开放这些项目就没有机会回来,就不可能完整系统地重学一个学位知识。
    • 这个定义来源于什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能不能在内心有一个声音跟你去讨论这些话题。那么当有声音与你共同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刚才所说的焦虑和困惑都是一个机遇,是从未有过的人生的一个机会。因为你们的对话能够帮助你从一个更加有效的视角来寻找答案,这就是国发院以它最诚挚的对于教育的尊重,以它对于学习和人才培养上最根本的责任,来设立这个项目来给大家去配导师的初衷。

    当然在一周年的时候我也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导师,因为我觉得这一件事情一定是很难的事情。人生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陪伴,最难的也是陪伴。我们在过往的人生历程当中,只要稍微想一想你身边的朋友,你身边的家人,你自己关系最近的亲人,你就会发现陪伴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

    陪伴需要一些很特殊的东西,第一真的需要时间,第二真的需要爱,第三真的需要奉献,第四真的需要责任,第五还真的需要全力以赴。所以当我说出这些要求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所有的导师已经为此做出了努力,付出了时间,付出了爱,付出了专注,付出了全力以赴,付出了你的真诚,我们已经全部都付出了。所以我实际上是内心里非常感谢我们所有导师,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导师计划的其中一个导师,那我会做到吗?我甚至会怀疑,也许我可能做不到,也许我有各种理由告诉大家我非常忙,或者我有各种原因把这个事情拖过去了。我真的很感谢我们导师,已经有超过两百位导师把这件事情做到了,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所有的导师,谢谢。

    共生篇

    我为什么提出“共生”这个概念?

    源于我发现从组织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接受三个根本性变化:

    第一大根本性变化,万物互联。今天,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彼此深度互联,我们没有一个人、一个组织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第二大根本性变化,金科玉律失效。今天你原有的任何核心竞争力都不能帮助你形成壁垒,你原有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帮你面对挑战。

    第三大根本性变化,未来变得更加不可预知。今天的一切不确定都是正常,看都不需要看,你只需要敞开心怀接受就好。

    这三个根本性变化,让你发现:个体或者单一的组织其实是很无助的,真的会焦虑。未来的挑战不可预知是绝对的,个体焦虑和组织焦虑很正常。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广泛的合作,彼此“共生”。今天组织的强大在于:可以打开边界,跟无限广泛的人合作。当他不断打开边界合作,抵抗风险变化的能力就越强。

    我们每年把这一天作为导师日也蛮好,下次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导师多一点东西?我建议可以把我们国发院最好的老师请来给导师们上一次课,我们能给的就是上课,没有别的东西。我可以第一个排队,明年导师节我第一个给大家上课,我希望一年后我可以跟大家谈论一些我新研究的东西回馈给大家,国发院能够回馈给各位的东西不算太多,唯一能回馈的就是我们对大家的感谢,这是埋在心里的,我们会随时欢迎大家回来,我也很希望我们学生真正用感恩的心去拥抱我们的导师,当然我也很希望我们导师能够接纳我们不完美的同学。

    我们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对用什么标准我不知道,一旦配上那就是一辈子的缘分,不管完美不完美你都得接受。我更希望当你接受了之后,因你他变得更完美,你因他变得更加包容,这对我们彼此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长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你能够帮助多少人成功,你帮助成功的人越多,你的成长性就会越大;你帮助成功的人越多,你自己的包容性和生命的魅力就会更加美好,这也是各位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内在让我们感动的原因。谢谢大家。(张彤 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