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活动/讲座/论坛

【朗润•校友】解读土地——中信信托董事长蒲坚探索“土地信托化”


相关附件:
  • 中信
  • 文/张彤

     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从来都不用赘述。

     

    2013年12月22日,尽管是寒冷的“冬至”,但有热点的土地问题吸引,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里依旧暖意融融,气氛热烈。当晚的万众二楼座无虚席,多名MBA、EMBA校友顶着寒风返校,参加新一期的【朗润·校友】系列讲座:“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信托化改革”。

     

    讲座嘉宾蒲坚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2001级校友,也是中信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信托董事长,对中国土地改革和信托市场都有深入研究,最近刚刚出版新书《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信托化改革》。

     

    与往期【朗润·校友】活动不同的是,本期讲座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与中信信托、中信出版股份公司联合举办,旨在为权威专家搭建一个能同时向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和中信读者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BiMBA院长张黎主持了讲座。

     

    张黎_副本

     

    蒲坚: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土地信托化”

    蒲坚首先抛出了几个生动的小故事,以说明恰当的制度安排如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继而,他回顾了我国近代的土地改革历史,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成立人民公社,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包产到户”,土地改革经历了“从分到合,再到分”的过程。当历史走到今天,要实现中国梦,小农生产模式已不适应历史的要求,改革迫在眉睫。

     

    蒲坚

     

    管理哲学专业出身的蒲坚校友,本着从问题出发、以实践验证的精神,回归人的本质属性来分析土地问题。他认为,人的三个特征即物质性、社会关系总和、知识性中,最本质的是知识性。市场正是起源于人们对于知识的交换,知识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新资源、新市场的不断开发。

    回到土地问题,不同质量的地块导致土地确权非常困难。但是借助信托公司这个渡桥,将土地委托给信托公司,每户农民获得信托证,可以有效解决确权的公平性问题;同时,由于信托公司本身具有更专业的知识,能最大化发挥人的知识性这一本质属性,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直接面临市场的风险;信托公司引进农业公司,可以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地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农民既可以获得土地的租金收入,又可以在农业公司获得劳务收入,这是一个类资本证券化过程。

    土地的信托化流转,将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同时,土地信托化可以解放劳动力,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建设。

    主题演讲结束后,蒲坚又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国家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人民网创始人蒋亚平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乐博资本创始合伙人乔顺昌就土地改革与信托市场的有关问题进行圆桌对话。

     

    圆桌讨论

     

    蒋亚平:呼唤信托相关法规出台

    蒋亚平校友认为, “土地信托化”开辟了土地改革的新思路,信托等金融工具作为抓手,将大大推动土地等产权制度的变革;但目前,信托证在法律上能否得到认可,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乔顺昌:信托计划发挥杠杆作用

    乔顺昌强调,“土地信托化”平衡了公平和效率两个问题。信托计划发挥杠杆作用,可以放大资本;农业公司因此可以专门研究自己的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

     

    嘉宾演讲与对话之后,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MBA\EMBA校友纷纷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控制交易风险等问题与三位校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全景图

     

    签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