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教授观点

易纲:海外“抄底”机会来临


相关附件:
  • 1
  • “总的来说,企业‘走出去’现在正逢时机,但得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以平常心看待‘走出去’。”

    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21日在北京大学的一场演讲中给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出的建议。

    他认为,如果政策对口的话,中国会拥有一个比较长的战略机遇期,企业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以平常心看待企业“走出去”。

    易纲指出,2008年到现在,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海外资产估值较以往偏低,海外“抄底”机会来临,我国进入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

    “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比较好的‘走出去’的机会,主要是由于全球发达市场股票估值水平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阶段。”他说,“尽管ODI(对外直接投资)不是投资到国外股市二级市场,但不管是兼并重组还是新项目的ODI都是与估值相联系的。”

    从规模上看,易纲认为2008年投资规模比1980年到2005年的总和还多。但是,与美、英、德等老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流量还是从存量来看,中国都是“走出去”的后发国家,与这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尽管如此,易纲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空间很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越高,ODI净额越大。我国人均GDP 5414美元,剔除通胀等因素影响,当前处于ODI大幅增加时期,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易纲指出当前政策层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包括ODI汇兑管理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取消ODI汇兑限制,实行登记管理,可兑换程度与FDI(外商直接投资)相当;国企、民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在服务配合企业‘走出去’时,我国还可以充分利用多边开发平台,通过多边开发机构投资可以减少和降低一些问题的敏感性。”他说。

    易纲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未来我国民营企业、非央企、非国企增长速度也会加快,无论是在竞争力上还是在增长方面它们的表现都将更加突出。

    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6%;在海外并购方面,央企占据并购数量的1/3和并购金额的80%。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  康子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