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教授观点

姚洋:地摊经济不应只是短期救急措施 未来不要“一刀切”


地摊经济不只是短期救急措施

地摊经济对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是非常有用的。在疫情中,就业受到冲击较大的是城市里的低收入人群,以及从农村到城市里来打工的人群。地摊经济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临时就业的途径。当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居民收入相应增加,那么对于提振消费也是有帮助的。

我希望不要仅仅把地摊经济看作短期救急措施,即使未来就业形势不那么紧张了,我们也可以总结地摊经济发展的经验,借助这次放宽对地摊经济管制的机会,将精华部分保留,而不是“一刀切”地将其取缔。前两年,以城市安全隐患为由禁止民宅改造成商业用途。但是,这样的做法太过生硬,城市安全措施不到位就应该集中解决安全问题,没有必要直接将店面关闭。一些城市将店面的招牌都换成整齐划一的形式,使整座城市失去了生气和多样性。另外,还存在政策和目标相违背的现象——一方面想要繁荣夜市经济、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却将街道清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人气。一个城市要带有温度,有烟火气。希望从今以后,我们的城市规划不要“贪大求洋”。

地摊经济对于实体店铺的冲击不会很大。因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正向循环,循环的强度越大,各方得利就越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的市场行为都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就很缓慢。但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每个人都能参与市场活动,经济就遵循“滚雪球效应”发展起来。所以,地摊经济的发展对于实体店铺来说并不是件坏事,居民通过地摊获得收入,有了经济基础后也会去实体店消费,这对于实体店铺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

未来地摊摊位应该拍卖

通过定点、定期的方式来引导地摊经济规范发展。限定摆摊的地点和时间,时间一结束,摊主们应该遵守规定自觉撤离,而且要将场地打扫干净。如果违反规定,可以实施一些惩罚措施。通过规则的制定来使公民养成守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这样一来,发展地摊经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能得到缓解。

如果未来对于地摊的需求量变大,管理也趋于规范,个人觉得这种摊位是应该拍卖的。政府规划好摊位,然后一次性收取摊位费,以避免像以前一样多次收取管理费造成的冲突。对于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可以采用抽签免摊位费的方式。通过赋予他们摆摊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有尊严地、体面地生活。这样的措施能够激励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风气,同时缓解政府的压力。

我觉得这是一件做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一些政府官员有根深蒂固的观念——城市就应该“干净”,所以他们想不到这些措施。我们得牢记,城镇里一半的就业是由个体工商户和雇佣5个人或以下的小商小店提供的。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小微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政府应该尽力保住一些小微企业或者支持新的小微企业“冒出来”。比如,可以由政府出面承担这些企业三个月的房租,减免半年的税收等等。先鼓励大家赶紧把企业办起来,那么就业问题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缓解。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