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课程

数字金融,敢问路在何方? ——北大国发院EMBA《金融科技/数字金融》课程侧记


2019年6月,Facebook公布Libra白皮书,这一酝酿中的超主权全球数字加密货币为世界各国对数字金融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然而,在中国,数字金融虽然来势凶猛,但也经历了几番起起伏伏。多家P2P爆雷,让数字金融的明天扑朔迷离。数字金融,到底路在何方?

作为一名企业家,该如何把握数字金融带来的机会?又该如何避免金融创新暗藏的种种陷阱?数字金融真的改变了金融的本质吗?

让企业家对时局、宏观经济走势和创新机会保持前瞻性观察与思考,是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的使命之一。为此,国发院EMBA开设了“创新”模块课程,“金融科技/数字金融”选修课位列其中。

课程的两位主讲教授都是北大国发院的金融专家,同时又在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担纲副主任。该中心自创立以来,发布了多个数字金融指数,在数字金融领域做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前沿研究。

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颠覆还是融合?

淡粉色小西装,大红色裤裙,深秋的北大朗润园教室里,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发院教授沈艳一改传统金融给人的刻板商务印象,以其亮丽的色彩暗示着数字金融涌动的勃勃生机。

近些年来,沈艳教授一直在关注资本市场和数字金融。在国发院与百分点公司共同推出的“投资者情绪指数”中,沈老师带领团队,依托资本市场的海量数据绘制出投资者情绪的晴雨表,该指数对资本市场的变动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作用。

因此,当很多人慨叹于P2P爆雷潮的乱象之时,作为学者,沈艳老师对整个金融体系有着更为宏观和全面的视角。她以最核心的三大问题作为整门课程的主轴,带领同学们思考:

中国的金融科技,真的能做到普惠吗?

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到底要颠覆,还是融合?

数字金融对于中国经济,到底是新动能还是风险源?

三个问题,步步为营,切中要害。

“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良的愿望铺就的”,在沈老师看来,这句名言运用于今天的普惠金融一点也不为过。普惠金融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主能够获得急需的融资贷款。虽然普惠金融总体金额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比不大,但到2017年,网络借贷已经服务超过四千万人次——一旦发生危机,就会让太多底层百姓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呼唤着有效的监管,但 “国家必须在监管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沈艳老师表示,过早、过严的监管有可能限制创新;但缺乏必要的监管也会让行业创新承担过高的社会成本。

在沈老师看来,“央妈”(中央银行)、传统大型国有银行、传统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其他金融机构、新兴数字金融机构,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博弈关系。一方面,数字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的最外围做得风生水起,但也乱象丛生;另一方面,传统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仍有着难以撼动的客户优势、品牌优势和政府背书优势。

“数字金融真的能颠覆传统银行吗?”

“融合”说起来只有两个字,但当传统银行与助贷机构牵手的那一刻,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出现风险谁来承担?金融科技企业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与银行业的“慢工出细活”、审慎经营,到底应该谁来迁就谁?

“未来的机会取决于谁能更多地看到未来的新变化”,沈老师没有让同学们纠结于传统与新生事物之间的恩怨纠葛、孰是孰非,而是引领大家“风物长宜放眼量”。

“十年之后,你们之中谁的公司还存在?”

“五年之后,为你们讲课的老师会被机器人替代吗?”

中美双视角审视金融创新:敬畏风险,尊重技术

与沈艳老师的热情四射不同,黄卓老师则为课程增添了更多冷静、达观的理性。

这份理性或许源自副教授黄卓的“学霸背景”:从武汉大学到斯坦福大学,黄卓对于学位如同探囊取物,两个学士、三个硕士、一个博士,令人不禁期待他多年钻研对于金融科技的洞见。

在黄卓老师看来,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之所以蓬勃发展,成为过去十几年里中国金融体系里最重要的创新,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金融体系的结构密不可分。当整个经济呼唤更高质量的、更包容的增长的时候,一方面创新经济内的企业无抵押、无财产历史、高风险,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体也缺少政府的隐性担保,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金融模式也必须做相应的转型。

课堂上,黄老师重点分享了三个前沿领域的知识:金融科技时代的征信和大数据、智能投顾、数字加密货币。

每个主题黄老师都从两个视角切入:美国与中国。美国是很多金融创新的发源地,成熟的市场体制、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相对较高的隐私保护要求使其数字金融发展呈现出与中国不同的面貌与路径。中国仍处于经济的转型期,一方面有大量的创新机遇,迸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对创新中潜藏的风险认知也在逐步积累,监管力度也在不断调整。

百融云创副总裁陈雷、富国基金首席基金投资分析师沈绍炜分别对大数据风控和智能投顾市场发展的“一线体验”分享,更是让同学们触摸到了数字金融在现实中的风起云涌、波诡云谲。

百融云创副总裁陈雷

富国基金首席基金投资分析师沈绍炜

在数字金融发展屡触暗礁之际,中国该如何保持金融科技创新的势头?

“敬畏风险,尊重技术”,作为专家,黄卓对业界的警醒,启发着金融从业者和EMBA学员以更审慎的心态和更缜密的思维重新打量数字金融的未来。

十年、二十年之后,回首今天的课程,或许曾经热闹一时的金融创新形式已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学界、实业界与EMBA学生的思想碰撞却会留下印记,让大家在遇到新的、纷繁复杂的现实之时,进行批判性思考,见微知著,管中窥豹,让真正的创新脱颖而出,助力经济转型与升级。(张彤 撰稿) 

 

沈艳教授

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

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证计量经济学,微观金融,社会经济状况、老龄化与健康状况。

黄卓教授

北大国发院发树学者、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

金融计量学、 实证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