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校友新闻

百年企业何以能成百年——德国国际化管理课程反思


 

文/E10 张兴良

前言:在整个游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巴车上,杨院长组织了很有意义的移动课堂,很多同学见仁见智,谈感受,谈体会,谈反思。作为少数没有发言的学员之一,我其实感触很多:第一次去欧洲,怀抱敬畏之心,学习之心,总是觉得第一印象的体会缺乏深度,缺乏精准,一直怀有患得患失的纠结心态,鼓了几次勇气,始终没有在移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我确实认真的在听,静心的在看,也试图用平和的心态去感悟和反思。 
自来BiMBA求学,第一年学会纠结,今年则学会了反思。尤其此次德国游学之旅,触动颇深。短短不到一周的课程,先后看了毕马威(1870年)西门子(1847年)慕尼黑大学(1472年)奔驰(1886年 )福伊特(1867年)德国高铁(1835年 )共计6家百年企业或单位。看似走马观花,实则意义深刻。 
下面,我分别从看到的几组镜头和画面,(当然,我并没有用相机拍下,这样的场面我相信都刻在了学员脑海中)尝试着通过看到的这些现象去挖掘它的本质原因。

第一组场面:我们乘坐的大巴车经常在宽度有限的道路上进行拐弯倒车和调头,10米之外,几辆小车有序且耐心的等待,过往行人一样有秩序的停下,没有一个人去试图抢道或超越。每当行程到了下个驿站,大巴司机会独自一人(也有同学友情相助)装卸行李,认真摆放,挥汗如雨,无怨无悔。 
反思和对比:从这些平常的画面中,我看到的是德国人良好的习惯,平和的心态,规则的社会秩序,认真踏实的工作精神。反之,如果在国内,大多数是另一番景象:各种小车和行人在大巴车调头的过程中早已按着喇叭呼啸而过,如果有某辆小车司机出于善意等待一下,后面将会传来更多更大的喇叭声和吵骂声。当然,正常情况下,我也会是这些不文明的人之一。坐在大巴车上,我就不停设想,这些有序的场面,我们国内在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也许会出现。但是,国人必须更多的走出去,感受差距,通过教育改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法律法规的改革(可借鉴香港和新加坡方式,前期用重罚方式)形成规则的社会秩序;随着经济发展,真正做到国富,民亦富,让我们国民急躁的心能够不再急躁,有文化更有信仰,逐渐养成平和的心态,我相信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反思和对比了。

我想,德国人就是具备了这些客观条件和环境,才是能成为百年企业之基础。

第二组场面:在西门子总部,前台接待人员一个是年约40的略胖男士,一个是已经较为资深的健硕女人;在奔驰博物馆和奔驰新德芬根工厂,负责讲解的更是满头银发并已皱纹尽显的老者,他们自信友善的笑容,风趣专业的讲解一直让人难以忘怀;在KPMG总部,讲解人之一Buchelhofer,christiam一看就知道非常年轻,但是专业功底深厚,对未来和大趋势更是见解深刻,他既是我们北大的校友,更是德国大众某重要董事的儿子。 
这一组场面,我脑子只有两个词:老龄化和富二代。关于前者,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都面临同样老龄化的问题,德国虽更严重,但已经采用了诸多有效的措施。而我们中国老龄化也马上到来,是否也可以对一些既有经验又有激情的老职工进行返聘,也可以从事类似于讲解员或者师傅顾问这样的角色;是否站在前台的不一定是赛过西施媲美貂婵的妙龄花瓶,也可以是长相平平但专业精通,热情大方的成熟员工;是否也可以不一定非到一定级别才可以“七上八下”,而是根据其工作能力,态度和贡献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相比老龄化,我想“富二代”就更突出了,什么“我爸是**”,什么“中非慈善大使”,什么“红十字会下属单位总经理”之类的故事屡屡发生,我想类似于大众重要董事的儿子,在现阶段的中国,其父是不会让其去别的公司从小职员做起了,至于他爸会怎么做,我想大多数人都能想到了。想到这些,我自己不由反思起来,我也育有一子一女,相信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应该会拥有较为殷实的财富,我该怎么办?我们班有一些同学(不点名了)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教育模式,他们将起到榜样作用。我建议在一定时候,校方或班委应该组织一次“成功教育第二代”讲座或交流会。 
 第三组场面:在西门子、在奔驰的PPT上,都有温总理招牌可亲的笑容,都有红头黑字的“十二五规划”,还有比我们的统计部门还要详实可靠的数据;在毕马威,在德国高铁,这些所有德国企业的PPT上,都谈到了自身的发展史,核心价值观和对未来大趋势的判断;尤其深刻的是在福伊特,作为一个家族私人企业,他们的人力部副总Wolf-Dietrichseibold更是对该公司使命、愿景、战略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这些画面,让我更深一层认知了他们成为百年企业的本质原因:尊重历史,尊重人文,尊重对手,尊重客户,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们格局大,视野宽,有使命感、责任感,重视代代传承,不看眼前利益,立足长远发展。 
诚然,我们国内企业(哪怕很小的企业,包括我自己的)也经常在其公司手册或PPT上,一样有宏远的目标,厚重的使命,丰富的企业文化,详尽的战略规划,同样格局很大,视野很宽,同样兼负着各种的使命和责任,让人肃然起敬。可是关键这些宣传只是宣传,是让人看的,是虚的,能够有效贯彻并真正执行的几乎空无一家。

当然,除了上述三组镜头让我记忆深刻,其他一些画面一样使我难以忘怀。比如行驶在并不宽敞却平整干净的公路上,满眼的绿色,清澈的湖水,整齐的草坪,一排排一户户精致的乡村别墅,悠闲的奶牛和挤牛奶的悠闲人,让我想到的是城乡贫富差距很小,食品饮食安全确有保证。比如每到一个参观商务地点,德方接待人员肯定会准时甚至提前做好迎接和安排,我想到的是“守时”,因为只有守时才能守信,只有守信才能取信于人,只有取信于人才能够不再有信任危机。

看到差距,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但也不用自暴自弃。面对现实,我们可以理性看待,但也不用妄自菲薄。毕竟,我们有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虽然少了些许的尊重和传承,可是我们依然在艰难却有力的前行。毕竟,德国等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近代文明已发展二百余年,而我们虽蹒跚起步几十年,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毕竟,我们有在游学路上,看到了中国慕尼黑总领馆戴继强参赞,他务实敬业,谦逊踏实,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远见卓识;看到了以刘沪平先生为代表的旅德华人,他们学到了德国人的精髓,却依然保持一颗中国心,无私的付出,无私的分享。

德国人认真执着,所以有了众多的百年企业;犹太人苦难却聪明,所以有了无数的政治、经济精英;美国人包容并勇于开拓进取,所以出现了比尔盖茨,出现了乔布斯,可以改变观念,引领潮流。而我们中国人具备他们所有的优点,但却所有的优点又不突出,所以我们至今没有一个诺贝尔奖,所以我们的百年企业太少,所以在近代史上,我们在经济文化方面没有出现一个盖世英雄。或许我们还能以勤劳立足于世界,但是随着“富二代”的层出不穷,我们是否还能以勤劳而著称。

我们需要反思,更需要反思之后的执行。结合自己,我准备做以下几件事:第一:按照校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反思作业独立完成并提交。第二:组织公司内部员工,将自己的见闻给予分享和总结。第三:鼓励身边的朋友多走出去,而且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去,回来后也要学会反思。第四:对于子女的教育要多听、多看、多学,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防止“富二代”发生。第五:无论开车还是走路,尽量遵守交通规则。第六:自己悟性有限,所以现阶段反思也有限,随后仍需继续努力升华,提高领导力,提高反思能力。

结束语:这门德国游学作业,由于感受直接深刻,所以思想包袱虽重却轻松完成,几乎一气呵成,是自已独立做过的作业中最快最轻松的一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