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第三方媒体

俄罗斯的文化的历史定位与未来发展——记北大国际(BiMBA)校友大讲堂


相关附件:
  • 俄罗斯
  •  2013年6月2日,BiMBA校友大讲堂迎来特别的一堂课:俄罗斯文化的历史定位与未来发展,演讲嘉宾是李明滨教授。

    李明滨原是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担任系主任,他不仅是俄罗斯文化与历史方面的专家,与BiMBA也很有渊源。他早年住在朗润园,如今住在承泽园。朗润园是BiMBA的现在,承泽园则是BiMBA可能的未来。因此有校友表示,这堂课是“学校的邻居讲国家的邻居”。

    IMG_3057_4

     

    李明滨在演讲一开始就表示,要真正认识俄罗斯,不仅要认识俄罗斯的今天,还有其历史变迁与文化特质。

    在当天的讲座中,李明滨将俄罗斯的历史分为四大阶段,即9-17世纪的古代俄罗斯、18世纪处于过渡期的俄罗斯,19世纪的近代俄罗斯,以及20世纪至今的现代俄罗斯。与四大历史阶段相伴随的是三次大的文化引入,包括两次主动引入和一次被动引入。

    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6世纪,欧洲的斯拉夫部落后来分成三支,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俄罗斯是东斯夫人的后裔。其中东斯拉夫后来又分为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小俄罗斯”,“小俄罗斯”即今天的乌克兰,只是不喜欢“小俄罗斯”的称谓才改称现名。

    早期的俄罗斯国民被称为基辅罗斯。公元988年,俄罗斯出现历史上最有为的一个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他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颇有作为,更重要的是统一信仰。他将俄罗斯原来的多神教统一为东正教。统一信仰的办法是将全体人赶到河中游泳,作为入教的洗礼,不服从者以异教徒处理。这也从此决定了俄罗斯属于典型的基督文化圈。

    但俄罗斯为什么又有很多东方文化的表征?这源于1240-1480年中国元朝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不过,蒙古人为俄罗斯带来东方文化与国家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将俄罗斯从刚刚开启的封建社会打回到游牧时代。这也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引进,只不过是被动的。

    经过15后半叶及16、17世纪20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不仅恢复了往日的元气,而且不断开拓边疆,越过乌拉尔山,从欧洲跨入亚洲,版图比原来扩大很多。

    18世纪,俄罗斯在彼得大帝与两任女皇的努力下,开启帝国时代。尤其是到18世纪末,俄罗斯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农奴制,而西方不仅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而且法国大革命都已经轰轰烈烈。彼得大帝与两任女皇在政治从西方引入议会制,在军事上大力发展海军,在教育上全面扫盲,在文化上重金培养文学艺术人才。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引进。

    19世纪的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历史上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作为,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却达到巅峰,被俄罗斯人誉为“黄金世纪”。在这一部分,李明滨特别为校友讲述了19-20世纪俄罗斯影响世界文坛的6位作家,分别是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妥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

    在19和20世纪之交,即1890-1920年,俄罗斯在文化上又经历一次大引进,主要是列宁带领下引进的社会革命论与现代化思潮。

    1921年之后,俄罗斯开始向共产主义全面进发,直到1991年苏联时代的全面结束。

    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并不难,但要真正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并不容易。李明滨表示,经过几次大的文化碰撞,俄罗斯形成了相对鲜明的特质。

    一方面是强烈的民族意识。从普希金开始,俄罗斯人就从骨子里崇尚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直要做一流的国家。虽然政治上不断变迁,但民众非常爱国。《祖国进行曲》一唱就是70年。20世纪,在西方铁幕般的封锁下,俄罗斯依然在自然科学获得十几个诺贝尔奖,其对教育、科学、文化的重视,丝毫不亚于西方,只是宣传上从不强调。

    另一方面是欧亚文化交融。俄罗斯不仅在地理上横跨欧亚两大洲,在文化上也是。这个民族一开始就属于基督文化圈,信奉东正教。在列宁领导革命成功之前,一直是政教合一,历史上几次大的文化引入,也都是引进西方的制度、科学、文化等为主。同时,因为版图辽阔,加上蒙古的统治,其国家治理上又非常接近东方的集权式管理,对铁腕人物、英主很推崇。

    最后,李明滨表示,如果BiMBA的校友们到俄罗斯游学,他推荐三个地方,一是莫斯科广场,二是托尔斯泰庄园,三是莫斯科大学。李明滨说,莫斯科广场从雕塑到建筑,都洋溢着这个民族内心深处的大与强。而从托尔斯泰庄园与莫斯科大学,你可以读到整个民族对文化与教育的尊重。

    演讲之后,杨壮院长与校友们又就俄罗斯的民主特色,以及教育与科技战略进行了讨论。 

    IMG_3107_20

     

    IMG_3120_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