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BiMBA2000级在职MBA校友钱静与我们分享这篇文章,本文转载自她在新浪的博客。
在BiMBA MBA(BiMBA)读书的lasting benefits之一就是可在毕业后听到各种精彩讲座。今年11月6日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Robin的演讲可谓近年听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倍受启发的讲座之一。当然,每个听众对Robin的讲座的评价是基于自己的视角、结合自己的性格经历。我非IT专家,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曾经在欧美公司多年、当年协助中国总裁做对内外沟通,与媒体和政府打交道的公关经理人观察这位CEO并有感而发的。
总体的印象是,Robin的演讲、presentation、应对问答的能力和技巧几乎无懈可击,very articulate。思路清晰、高效地控制演讲的节奏和长度、语速紧凑但语调和缓。回答主持这场座谈的杨壮老师和同学提问时既有真诚的表述、也会很外交辞令地把不便直接回答的问题给提问者打回去。虽然这讲座是李彦宏作为北大校友的非官方演讲,但感觉出李是非常字斟句酌地说每一句话,外交感很强的。除了在他听到有校友提出的“Google为义;百度为利”这个说法深表反对而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That’s bull shit”,算是他的大实话。
从我们这曾帮助籍贯是英美法德等各国的外企老板塑造成为成功的媒体发言人经历看来,这位Robin若不是受过专业的media training, 那就是善于自己摸索、模仿和提高的天才。
李彦宏重点谈了投资与公司股价市值、公司发展机制、文化对IT的影响等三方面,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他自己只take calculated risk, 还特别更正别人说应翻译成他“只冒计算出来的风险”,这话印在我脑子中,不用看速记稿都能想起。此外,他还说“作为一个CE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说NO,上来十个项目你可能九个都要说NO,但是对于哪一个说yes也是需要能力的。”
这点令我深感共鸣与认同,也让我这此前对李彦宏一无所知的人感觉到他的性格特点,冷静、理智和精明,尽管他是个创业者。近年来,我觉得在一片鼓励创业的风潮中,这个词在被滥用,因此,每当有人因为我自己开公司而称我为“创业者”时,我立刻礼貌地更正,我只是个体户,一是说明我公司规模很小;另一个说明我并不是纯粹白手起家的,而是先有业务和客户再开公司的;最后,我保留着近10年外企工作留给我的职业烙印,觉得和那些说话思维云山雾罩、惦着空手套白狼、资本运作、投资等等发家的创业者从意识形态到实际操作无共同之处。
因此,格外认同李彦宏说的“从我的理念来讲从来不是做资本运作,靠你花言巧语跟投资者做沟通,不是的,对我来说是把这个公司经营好,公司长远发展有后劲,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所以,虽然人们对百度的盈利模式有各种评论,但这个企业对用户来说确实有核心价值,有“用户创造内容”等创新的经营方式来获得在中国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今年年初,超过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公司。
我还非常认同李彦宏这个成功的创业者说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以前,我每当听到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就觉得这也太盲目了。从我来讲,若是没有在外企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我的公司很难象现在这样存活和健康运营多年。所以要是我刚大学毕业,我不会去创业,更不会在看不到目标客户、盈利模式的情况下为了创业而创业。在李彦宏讲座的现场,就有一位女生就说她现在似乎就处在这种为了创业而创业的起步阶段,她租的办公室就在李总当年办公室的隔壁。我深深地祝福她,不看低任何人的梦想,也许她会成功。但对我这种保守或说稳健型的人,则不会那样冒险,就象李彦宏形容他自己“在冒险之前先算一算”的,此外,李总也忠告有意创业者“靠创业挣钱是最苦的路”。
不过,这位北大的李彦宏师兄对高考状元下了断语:“比如说我们的高考状元可能就适合execution,而不适合做老板。” 这点虽然有点绝对,但我基本同意,因为我认识的学习太好的人往往在一条规划好的路上走很好,但要自己找路, 要问路选路,creat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和人打交道,短板就出来了,幸好,我不属于学习太好的人。
李彦宏说过他曾想找过CEO来代替他,但找不到合适的,现在放弃了这种想法,自己独担此任。我感觉这位李总虽然语气非常平和,声音象播音员一样有磁性,但骨子是很有傲气,很挑剔又hands-on喜欢躬亲的,让他看中可不容易,看来还是累他自己,乐在其中吧。
李彦宏的讲座引发了在坐北大学友空前高涨的提问热潮。引起大家哄笑一片的是有位北大学子恭维这位李总的百度,“你看人家百度的名字就很大气,不象那些搜这个、搜那个动物的搜索引擎”,别说,恭维得很到位,难怪李总听了哈哈大笑并附和“咱是北大的嘛。” 确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寻觅之意与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不谋而合,而百又有圆满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大气。
当然,李彦宏还期待把百度做得更大,李总说未来目标是收入成长四十倍,达到1600亿,成为全球最大媒体平台,在全球家喻户晓。我心想,这可够累人的,咱衷心地希望这位李总要从苹果的前CEO乔总那得到警示,向人生比戏剧更精彩的全球最高龄(104)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邵逸夫老爷爷学习,谱写咱华人企业家的故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