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校友新闻

李玲:看病难,关键是建立一个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人食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 病,一提起看病,谁都头疼,不仅要排各种各样的队,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交各种各样的费,有时候小病也能给你看大了。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究竟该如何破解?历经数年的医改方案究 竟何时能够完卷?医疗体制改革究竟改什么?

  《头脑风暴》请来国内顶极医院的院长和常年研究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专家共同风暴,破解看病难问题。

  看病难究竟谁之过?

  范关荣(仁济医院院长):像我这样仁济医院,最多的一天的急诊,门急诊号9100号。

  一共720位医生。那么怎么办呢?原来我一个医生一天看60号门诊,但是现在看完为止,所以我们是超负荷的工作,但是还满足病人的需求还满足不了,心里非常苦恼,所以这个矛盾呢,现在是非常的突出。

  丁强(华山医院常务副院长):就像我们华山医院。皮肤科一天要看3000人,一共就五、六十个医生,所以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责怪在这个我们医院,打在医院头上是不公平的。

  袁克俭(瑞金医院副院长):我的看法是现在我们医院的职能没有办法体现。不管大病、小病都到你三级医院,老百姓也好,我们医方也好,监管方也好,什么叫基本医疗,可能大家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至于造成我们现在医方是苦不堪言。所以并不是说是我们人为造成,而是可能在概念上存在问题。

  如何解决看病难?

  李玲(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我觉得要建立一个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其实最终我们的产出是健康而不是看病的问题,那么健康其实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环境,而医疗解决的只是10%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是应该建立一个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健康保障体系,让老百姓能够得到健康的信息,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然后比如发烧39度以后,他可以打一个电话,或者上网,或者手机,就能及时的得到他该下一步怎么办,就是有人来保障他的健康。而这些,并不需要很多钱,而是要有计划的建立一个网络,让你最终的健康责任有人来替你来管理,所以我觉得是一个健康管理体系的问题。

  刘远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行动计划”主任):我三条建议,第一个我认为首先政府可以做的,就是对咱们国家的不同种类的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时时的公布给我们的老百姓,就像我们的路况信息一样的,所以在我们老百姓去到协和到华山的时候,他就知道,我大概要等多长时间,第二个是加强我们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真正建立一个逐级转诊制度。第三个,看病难可能是别人的责任,但健康绝对是自己的,不生病人人有责,我们不能一方面埋怨看病贵,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喝酒、抽烟、多得病,这是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保健康、促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