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校友新闻

再议中国企业在海外


田媛媛  

  “先便宜点儿试试呗”  

  成功与否,不能以立即带来赢利作为标准  

  中国企业如何走才能真正达到国际化,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来认为,走国际化道路就是我国企业学习外国企业经验,探索中国企业抢占全球市场的方法。中国企业国际化有成功的例子,其实更多的是教训。  

  效益是每个企业最高的追求目标。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赢利,考验着中国企业家的信心。有媒体报道,在TCL和汤姆逊彩电业务合并之后,许多人问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如何面对亏损,李东生说已做好准备。与有些人疑虑重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TCL高层表现很轻松,他们认为,和汤姆逊合作,承担一定亏损和上学要缴学费是一个道理。不管这次合作的结果如何,至少TCL公司的这种勇气和信念是值得赞许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走国际化道路就需要全方位投入,因此对海外市场要形成持久资本支持,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朱云来说:“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成功与否,不能依据能否立即带来赢利作为标准。本土市场的优势拓展到全球市场需要时间。走国际化的道路,持久支持海外市场的亏损,资本的扩充就变成重要的方面。”在全球经济良好互动的态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同时我国的国家实力在提升,这对企业的资本扩充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海尔公司1996年到国外设工厂,媒体和企业界都在提醒张瑞敏资本问题,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海尔公司通过资本国际化,收购国外的品牌等手段,现在50%以上的业务是国际业务,海尔公司十年时间通过国内或其他的资本扩充,走向国际化的深处。  

  走向国际,技术是可持续的竞争力  

  走向国际,技术是可持续性的竞争力。但是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指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中国的一些企业走向世界并不是以技术支持的。”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产品销售的战略模式是低价,但所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同行业竞争光拼价钱已经不行了,还是要靠技术。这从日本丰田汽车进入美国的例子就能体现出来。美国人初期对丰田汽车的印象是便宜、实用,但发展到今天丰田汽车在美国汽车销售市场中占重要份额,凭借的就是技术了。  

  “技术发展必然需要科学与创新的推动。国家政策的制定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颗定心丸。”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说,近年,我国从政策上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自主创新,加强了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在过去5年,我国在专利申请上发展是最快的,并在去年成为第三大专利申请国。张宏江接着举例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尤其明显,百度繁荣发展,都是企业传统模式的创新。中国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更要趁着国家创新政策的东风,大力研发自己的技术,创造更多的财富。  

  国际化不仅仅在于规模,重在引进人才的水准  

  我国社会认知上存在这样的误区:企业在规模上进入500强,在香港、上海或者是纽约上市等往往被拿来衡量中国企业国际化是否成功。“还有这样的现象:全球市值前11名中4个美国企业、4个中国企业,这些数字往往让人很兴奋。”BiMBA MBA美方院长杨壮说。那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到底要追求什么?他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不在于规模,关键在于企业引进的人才素质是否达到国际化水准。  

  引进国际化人才,张宏江、陈宏、杨壮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海归的重要性。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已经从招商引资过渡到引智的阶段。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出现新高潮,并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财富。他们认为,海归既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又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在国外大企业工作过的海归,做事方式都受西方国家影响,还积累了成功的企业运作经验。这些都推动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迈进。  

  中国加入WTO已经6年,国际化日益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主题。经过一部分企业几年来的试水,中国企业在探索国际化的征程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