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校友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林毅夫:电话采访林毅夫:"现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美国时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宣布: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获任世界 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佐利克被称为历任世界银行行长中最了解中国的一位,他在任美国副国务卿时提出了中美关系为“利益攸关者”的概念。

    北京大学方面透露,世行是经过全球范围内挑选后决定任命林毅夫担任此要职的,林毅夫将于今年5月31日到任。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邹恒甫近日向记者表示,高级副行长并不是华人在世界银行最高的职务,此前已有一位华人章晟曼在世行担任过10年常务副行长。高级副行长是一个荣誉,代表着知识,所有的副行长都要尊重他。林毅夫在农业改革方面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名的中国学者,林毅夫的发展理论成果得到了国际学界的承认。这一任命真正代表了美国政府和世界人民对中国经济力量的认可和承认,也是中国经济力量和国家力量的显示。

    林毅夫:是荣誉更是挑战

    世界银行的此次任命,将林毅夫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再次拉入大众视野。林毅夫是国内公认的顶尖经济学家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高级智囊。近年来,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接受采访外,林毅夫较少在公开场合针对重大经济政策发表看法,只在学术场合进行纯学术类的演讲。

    获悉林毅夫被任命的消息后,我们通过电话与林先生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这一任命?

    林毅夫:对世行来说,这更是历史性决策,通过任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世行可以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对我个人是个很大的荣誉了,当然也有相当大的挑战,现在我要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形容了。

    新京报:有评论认为,你被任命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是为了让中国的发展经验能在非洲地区发挥作用。你怎么看?

    林毅夫:世行非常需要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面对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在这种限制条件下的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我从发展中国家来,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有对发展中国家经验的自己的理解,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切身体验,了解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方式,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克服世行在减贫扶贫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困难。

    林毅夫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公开资料显示,他曾经是金门马山驻军的一名连长,1979年5月的一个夜晚,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2000米外的厦门,随后进入北大学习经济学。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北大指定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林毅夫担任舒尔茨的翻译。林毅夫凭借出色的英语以及才气赢得了舒尔茨的信任。1982年,林毅夫正式进入芝加哥大学跟随舒尔茨学习,成为这位专注于农业经济以及发展经济学大师的关门弟子。

    林毅夫不负恩师期望,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1990年,林毅夫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1992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成为一段时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推崇“比较优势” 认同渐进改革

    在学术界获得声誉的同时,林毅夫更将经济学看做经世济民之学。林毅夫曾这样谈及其学术方向和整体思路:“我感兴趣的是中国的现代化,想了解改革前为什么体制是那样,改革之后体制应该如何变革。”

    1988年前后,经过对中国举国体制、赶超战略的反思,林毅夫逐渐建立了以要素禀赋、政府的发展战略及其内生形成的政策制度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

    新中国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被他称为“典型的赶超战略”,片面发展国家资源相对匮乏的产业,从而形成了扭曲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源计划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他自此引申出其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理论的著名命题——一个国家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的发展政策应该以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为目标。

    具体到中国来讲,“必须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即充分利用中国当前劳动力多且相对便宜的优势,去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这一改革主张在随后几届政府中的影响力逐渐体现,林毅夫连续四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被认为是政府重要经济智囊之一。

    由于其思想体系中对要素禀赋的强调,在林毅夫的整体发展战略思想中,产权改革并不处于核心内容。

    按西方理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国有制度。林毅夫则认为,产权是否私有与企业自生能力并无必然关系,“市场先于产权”是“企业自生能力”这一理论成立的前提。他发现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不在产权,而在于其政策性负担,“只有把政策性负担剥离,才能谈到产权改革”。

    按照他的观点,私有化并不能解决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是否透明有效。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并不能断言就是无效的,而在针对杨小凯提出“后发劣势”等理论界的论战中,林毅夫利用其资源禀赋学术,从比较优势观点来支持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他抱有极大的期望。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奇迹式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再保持二三十年,并认为中国未来甚至会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林毅夫 生于1952年10月15日。198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他是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世界银行 是联合国系统的发展金融机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同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其使命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消除贫困、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银行是为中、低收入国家消除贫困而提供贷款、政策咨询、技术援助以及技术分享服务的银行。拥有股份最多的五个国家——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各任命一名执行董事,其他成员国分别选举出执行董事代表。郭少峰 张 诚(摘自2008年2月6日《新京报》)

林毅夫访欧:美国经济"滞胀"对中国影响有限

林毅夫:2030年中国将超美欧成世界最大市场

林毅夫:中国最值得推广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林毅夫:奥运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仍可维持10%增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