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校友新闻

【华夏时报】援手货币从紧两难 呼唤灵活财政政策


       本报记者 吴丽华 陈锋 北京报道

  从紧货币政策可能有所调整的猜测再次止于猜测,而两会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4%,而支出增长22.6%,数字微妙变化体现出了财政积极化的倾向。

  在加不加息的两难选择中,财政政策或许要在新一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年初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防过热、防通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晰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目标:GDP增长为8%左右,CPI控制4.8%左右。

  面对能否完成调控目标的提问,发改委主任马凯在3月6日两会有关宏观调控记者招待会上做出承诺,“困难再大,也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调控目标,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失控、总体稳定”。

  尽管如此,两会代表和经济学家们对一稳一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着不同的解读,他们对宏观调控有着更高的期望。

  从紧不松口

  紧缩货币政策需要灵活从紧、投资需要有保有压呼声不断,从紧的货币政策却并没见松口。

  事实上,央行一直在表示货币政策从紧的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召开前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干扰而改变。

  3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表示目前仍有加息空间。

  同时,贯彻从紧货币政策理由充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应当改变货币政策的基调。因为我国今年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依然严峻,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风险仍然存在,说明当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前提并未发生改变。而1月份高达7.1%的CPI数据和仍在上涨的物价就是最好的反映。

  全国人大代表、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表示,由于最近几个月通胀指数居高不下,今年应继续采取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舒缓通胀压力。他预料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不同时间,通过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及收紧信贷的措施,以舒缓通胀压力。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则强调,今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防止明显通胀,政府只有咬紧牙关,克服眼前的困难,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才能降低公众的通胀预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