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姚洋

【BiMBA全球创新论坛】姚洋:中国创新要结合制造业


相关附件:
  • 24074343fcgn

  • 此文为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在由国发院主办的“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上的演讲全文:
     

    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创新论坛,此刻在中国的主题词可能就是创新,因为创新到底走哪一条路,这是我们今天大家来这里要讨论的话题。
     
    在中国说到创新,一定要想到互联网,上个礼拜请了阿里巴巴的高院长给我们讲互联网,第一个图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横版的地图,我们要看一下竖版的地图,是完全不一样的,横版的地图美国在我们东边,竖版的地图是美国在上面,互联网会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思维。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怎么去创新,我估计都是做企业的人脑子里想的问题,由此产生的焦虑,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去做互联网,是不是离了互联网这个时代我们都落伍了?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现阶段中国的创新,还是要结合制造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中国制造业2025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来说是非常切合我们国家实际的。中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我们如果简单回顾一下,可以看到01年开始,我们国家有一个重新工业化的过程,在这之前如果你看一下工业就业和工业产值,都是略微有所下降,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有一个重新工业化的过程,特别是重工业。我们说的很多失衡,都是和重工业有关系,但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就是所谓的新常态,新常态就我自己来看,最大的一个特点一个是我们的增长速度下降非常多。
     
    还有一个就是制造业这一次可能是真正的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拐点,就是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下降,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下降。全民关注点是到了服务业,回顾一下经济增长的历程,我们发现离开制造业要成为一个高收入的国家,是有难度的。自二战之后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的经济体,只有13个,我用的指标是标准的,还是比较低的,所谓的高收入是达到了美国人均收入的45%,全世界实际上到今天只有36个经济体能超过美国人均收入的45%,我是按照名义量来计算的。
     
    这13个经济体多数都是在东亚,观察他们会发现,他们的储蓄率非常高,投资率非常高,工业发展非常深入,制造业都要超过30%,制造业占GDP的比例都要超过40-45%。我们国家在危机之前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这是我判断这一次我们在制造业的比例下降,应该说是结构性的。
     
    但是这些国家进入了一个转型期,现在继续在做制造业,可以比较一下韩国和台湾,20年前我们大概不太看好韩国,而会更看好台湾,但今天没有人会这么说了。韩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台湾,韩国的大企业台湾是没有的。韩国在制造业的领域,他们很早就做了很多的准备,三星能到今天这个地步,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很早就开始做芯片,他掌握了核心芯片的技术,所以三星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厂商。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可能还是要沿着我们具有优势的部分走下去,就是我们的制造业,制造业现在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这一轮经济下行遇到阻力很多。
     
    正因为在困难的时候,可能需要我们国家更加重视制造业,我们国家提出来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路怎么走,过去20年基本上采用美国的模式,所有的东西基本上以美国为目标,我们看我们的房子,我们要跟美国住的一样大,我们的高校要跟美国一样,我们看了一下数据,15年我们扩招最快,培养这么多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就业是很困难的,我们可能更多需要工程师。
     
    美国超资本主义,是高创新,同时也带来高回报。美国的创新是当一个公司需要新产品,基本长把实验室完全给解散,重新招一批人。我有很多的同学在美国,50来岁来失业。美国的路我们能不能走得通,我觉得有难度的,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像美国走这样创新的路子,美国的创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开放的移民政策,在硅谷里面大概50、60%以上都是外国人,没有这种移民的政策,美国人是不可能走到今天。
     
    第二个方面是法制,美国的创新是高度依赖法制。第三个是高度发达的金融,中国离这个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所以美国模式是我们推崇的目标,恐怕我们离得还是非常远。那么怎么办?是不是中国的创新就不能做了?幸好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德国模式,我认为我们对德国重视不够,细想一下我们的历史,实际上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学德国的,中国一开始学日本,日本是学了德国的。后来我们学苏联,苏联也是学的德国的,实际上我们的模式是德国的模式。我在国有企业工作过,从生下来到死亡,大家都可以在一个企业完成,但是体系非常完备。工厂有技校,用两年的时间来培养工人,企业还有自己的大学,你当工人一段时间,继续回到企业大学学习。
     
    德国走出了一条新的路,不跟美国人去硬拼,去拼高科技,断崖式的这种创新,是一种非常平稳的、做产业终端的创新。还有终端的电子行业,一步一个脚印,而且做得非常踏实。我们和德国默克是有合作的关系,我们现在都用液晶,默克占领市场的市场是70%,主要客户都在东亚,主要是中国,还有台湾和韩国。液晶是20世纪初就获得专利,直到70年代才开始有用,液晶可以做显示了。但是持之以恒做这么一个东西,现在又在做OLED,沿着这个路缓慢这么走,一步一个脚印占领了这个市场,没有对这个产业毁灭性的打击。默克这些孩子是在厂里每个月待两天,在当地的高中再上三天学,基本上等毕业之后就留下了,我问了一下月工资起薪是多少,他说大概有3千欧元,18岁毕业的小青年就能拿到3千欧元,这些人不是永远做工人,他过一段时间去读一个大学,很多人读的是夜校。我们可能要重新向西看,向德国学习。
     
    德国现在做的工业4.0,4.0和互联网+的概念是很相关的,也是另辟蹊径,德国在最尖端的地方没有地方跟美国拼,而是把互联网运用到工业上,运用到有优势的地方去,用互联网来带动下一步工业的创新。
     
    回到中国,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我们没有必要每个人去做网站,把线下的东西全都替代掉,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不给社会创造价值。一个产业,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生存下去,你必须要给社会创造新的价值。阿里巴巴大家都看到的是表面,阿里巴巴是做B2B,实际上给小型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有用的,马云开始也是拎着包求人他上的网站。还有让农民把东西放到网上卖,这是别的人没有办法竞争的,你仅仅开了一个网站,你没有去挖掘生产力,阿里巴巴这个生产力挖掘出来之后,他创造了价值。
     
    中国可能最后要走的创新的路,可能是美国和德国的一个结合,我们是一个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学美国,我们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我相信在座的多数人都是在制造业,或者跟制造业有关的,这一部分可能我们还是要学德国,怎么沿着既有这种技术路线,继续往下走,怎么利用互联网来加强传统的优势,可能能够使我们未来能创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之所以要承办这样一个论坛,就是因为我们感觉中国已经到一个创新的节点上,我们需要企业家转变思路,需要全社会,需要政府齐心协力,来推动中国的创新,来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制造业的强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也愿意在这一方面付出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