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姚洋

姚洋: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或许能坐在头等舱里


相关附件:
  • 1119445204-0
  •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学习型中国-第七届企业资本论坛”于2015年4月24日-26日在北京举办。“世界未来十几年,我觉得会有一个科技革命,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这一轮科技革命,中国一定能搭上这趟列车,而且可能会坐在头等车厢里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出席并演讲时作出上述表示。

    姚洋认为,明年年底之前一定要和美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它的名义上是保护双边国家在对方国家投资的协定。美国人到我们这里投资,我们要给予保护,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他也要给予保护。但是按照美国拿出来的那个母版,保护协定远远比这个要大得多。对中国而言是关于全面改革的协定,要求我们开放市场,准入前国民待遇,所有的企业都必须一律对待,包括民营企业,他们要求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同等对待,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等对待,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还有规制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方面都会有新的措施出来,双边投资保护协定22条,每一条对中国都是革命性的。这个协议姚洋觉得是肯定要签的,现在谈判是相对比较顺利的。估计明年年底之前一定要签,意味着到时候会有一个大的改革开放。这是破的方面,我们要用开放来促进国内的破。

    20150

    以下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演讲全文:

    新常态下的转变

    新常态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结构的变化。从01年到08年这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超高速的,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试想一下,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如果出口增长速度还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那就一定意味着有些国家的出口在萎缩。这种事情不可能长期发展,我们只能期待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维持世界的平均水平,这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二个转变,以前我们是靠一些低级产品打遍天下,今天不行了。看宏观数据,制造业的就业占比,制造业在GD的P占比,都在下降,服务业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制造业的市场是全球的,它的需求是来自外部,但是服务业不一样。服务业的需求是靠我们自己创造的,是内生的,所以增长就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是经济遇到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短期的原因,比如“过剩”,前一阶段大量的上了很多项目,大量的盖了很多房子,到了今天都过剩了。

    调整期可能将持续十年

    展望未来,我觉得世界还会保持高速增长,只不过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期,可能要十年的时间。下一轮工业革命在哪里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有一些苗头是非常好的。比如上个周末我们也开了一次会,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副讲了几个新的技术,一个是量子通信,这个我们国家是领先的。另外一个他提到石墨烯,现在的电子元器件是基于硅的,硅是基于石墨烯的,石墨烯传导性极其好,容量极其大,不仅是电子行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的电池行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意味着我们一下子就会解决电动车的电池问题。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有可能找到突破口。特别在石墨烯方面已经接近应用,我想前途还是光明的。

    存量资本应投入创新当中去

    现在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导致成本增加但,如果GDP在增长,工资水平却不提高,这叫什么经济增长?但是,工资提高的唯一出路就是技术进步,中国的教育水平非常高,所以创新有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的资本存量又极其多,M2现在达到130万亿,M2实际上是纸面上的财富。如何把纸面上的财富变成实际的财富呢?一个是搞固定资产投资,但现在已经开始饱和了,而且成本很高。最好的投资是投到哪里呢?投到创新上面,投到人才上面去。这样才能把我们过去15年积累的财富变成未来资产,一个有收入流的资产,现在它是睡在账面上的。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应该有信心。

    我给大家举一个数字,我们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十二五初期的时候,大概这个数只有1.7%,今年是我们十二五结束之年,会达到2.2%,十三五要达到什么水平呢?我估计铁定超过2.5%,2.5%的水平就是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大概也只会是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我们的科研投入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非常多的。

    有人会说很多投入都浪费掉了,的确会有浪费的,但更会有收益。美国的科研投入也有很大的浪费,我听一些做科研的人说,很多实验设备在美国都没用,让从发展中国家来的访问学者打包带回去了。很多科学家估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中国有可能有人会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在物理、化学,特别是物理方面极有可能获奖。怎么出来的呢?就是因为这些年投入增加了。

    在科技投入方面,企业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投入,这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企业的投入是市场导向的,我到固安去看华夏幸福基业,他们是一个地产公司,但是在做生物医药方面的孵化器,投入了海量资金,有10%的成功概率就可以收回成本,这都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

    官员观念仍然没有转变不相信市场

    今年是改革的元年,很多改革措施都已经推出来了。有很多老外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抱有怀疑的态度,你看政治上这么紧,难道经济上的改革就能推进吗?我告诉他们说,一点问题没有。市场化改革已经是势不可当,改革无非是做两件事,一件是破,一件是立。

    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的改革历程都是破的过程,今天还破的不够,破的阻力来自于哪呢?我觉得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方面。很多官员还没有转变观念,还没有建立一个概念,即,市场和社会有自主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达到非常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他们不相信这一点。所以我们老听说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他们老担心这个乱,其实放了,一点都不会乱,我们市场会做的很好。

    很多规制都是官员生造的

    第二方面是权力。如果把权力放给市场,很多官员有可能就没事可干了,“我们总理很少发脾气,他是个谦谦君子,但这次他发了脾气,说国务院做的决定为什么一个处长就能给它挡住?”——处长手中有权力。我们在教育界深有感触,很多规制都是官员自己生造出来的,根本毫无用处。“比如报考研究生,以前都是各个学校自己报就完了,教育部弄了一个网站,说所有的报考研究生必须到那个网站上去注册一下,必须在网上报考。人为的加了一道成本,一点用处都没有,那是权力,要体现出我教育部有权力,把这个权力收起来,你得听我的”。

    第三个方面是利益集团的阻挠,在旧体制当中,很多人有强大的利益,不想变革。我觉得还是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好在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敢行动的领导,中国的改革有希望。

    这是在战略层面上。

    明年年底前会与美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具体到实施层面上,最好的办法是以开放促改革。在这方面有两件事值得大家关注。一个是自贸区的扩容,一个是正在和美国谈的双边投资保护协议。自贸区做的无非是两件事,一个是金融开放,一个是服务业开放,既然你对外开放,对内一定也要开放,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和美国的投资保护协定是什么样的呢?它的名义上是保护双边国家在对方国家投资的协定。美国人到我们这里投资,我们要给予保护,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他也要给予保护。但是按照美国拿出来的那个母版,保护协定远远比这个要大得多。对中国而言是关于全面改革的协定,要求我们开放市场,准入前国民待遇,所有的企业都必须一律对待,包括民营企业,他们要求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同等对待,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等对待,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还有规制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方面都会有新的措施出来,双边投资保护协定22条,每一条对中国都是革命性的。这个协议我觉得是肯定要签的,现在谈判是相对比较顺利的。我估计明年年底之前一定要签,意味着到时候会有一个大的改革开放。这是破的方面,我们要用开放来促进国内的破。

    树立保护民营资本和知识产权的意识

    另一方面还要立,立什么呢?我觉得要立产权。我们对民营资本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远远不够。我自己在大学里头,对知识产权是深有感触的,大学里的老师搞科研,基本上就是写论文,写完论文之后就撂到那儿不管了。因为我们现在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在实验室里做的成果都属于学校,学校是属于财政部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把知识产权转移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想把产学研相结合做到位,就需要我们建立更加灵活的知识产权。

    我想总结一下,世界未来十几年,我觉得会有一个科技革命,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这一轮科技革命,中国一定能搭上这趟列车,而且可能会坐在头等车厢里头,中国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完全取决于我们在座的企业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