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学校新闻

吕晓慧:“宅经济”下的企业竞争战略关键词


6月8-10日,中国经营报社举办“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国发院BiMBA商学院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教授吕晓慧在峰会上的演讲整理。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热趋势、冷思考,宅经济下的企业竞争战略”,在这个非常时期,企业家还要不要战略、如果关注战略,有哪些要素要思考?

我首先想和大家分享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这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匀而已”。我想这次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这种分布不均匀。

一种是时间上的不均匀。很多企业在来势汹汹的疫情冲击之下撑不下去,或是在艰难地维持,还不少企业会迎来更灿烂的明天,正所谓“病树前头万木春”。

另一种是空间上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其中宅经济就是“风景这边独好”的领域。

“宅经济”引爆的战略性思考

“宅经济”的网络定义显示,它包括在线购物、在线视频、在线游戏、在线教育等一系列基于线上产业链的经济活动,可以在家完成并产生消费。“宅经济”到底是一个新的风口,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还是有可能在风口期进化出翅膀,以后能乘风飞翔?

“宅经济”有几个明显的风口:京东到家、盒马鲜生等可以在线买生鲜和菜品;在线会议有ZOOM、腾讯会议、钉钉等APP。在线教育也是疫情期间敞开的一片巨大蓝海,学而思、新东方这些在线教育平台无比火爆;娱乐视频、游戏更是如此。

这些行业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机会?这些变化到底是长远趋势,还是昙花一现?在线宅经济是会作为实体经济的补充,还是具有颠覆的力量?

企业当然要关注大势,但是更要关注自己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潮水褪去以后往哪里去。这其中有很多重要的战略问题不可回避,比如,疫情之后哪些消费行为和习惯将随之改变,哪些改变又将长期存在。

“宅经济”所包含的典型行业,诸如线上购物这类需求,是因为疫情期间采取隔离措施,大部分人都必须待在家里,客观上造成原有渠道无法满足,因此,疫情过去以后,这部分流量更可能回归常态,除非线上能够做到效率更高、价值更好、体验更强。

另外一些行业,例如在线教育,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扩大了渠道,让更多人体验到了在线教育的便利,而且,教育资源本来就分布不均匀,线上教育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痛点。不过,在疫情期间用线上教育平台的消费者,有多少能留下来,又有多少会被别人带走,这也是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希望把大家拉回战略角度做一些本源性思考,这包括:我们今天到底身处什么样的时代?疫情过去后,这个时代依然有什么特点值得关注并与它共存?

这个时代的特征,可以用“VUCA”来形容。VUCA是Volatile(动荡)、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以及Ambiguous(模糊)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我们身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复杂性与多变化合一的时代。

VUCA本是美国陆军在20世纪90年代美苏争霸的冷战落幕之后提出来的。冷战落下帷幕以后,身处世界政局中心的决策者们,更加感到做战略决策之艰难:原来有确定的敌人,知道怎样击败对方;现在的世界动荡不安,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VUCA”非常好地概括了时代特征。

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VUCA”这一概念被引入商业领域,因为我们身处的商业世界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这次疫情以及过去一年以来发生的所有巨变、动荡,让我们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VUCA”的特点。

“VUCA时代”如何做战略

在“VUCA”时代,我们还是否需要战略以及长远规划,如果做战略思考又需要注意什么?

个人认为,“VUCA”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战略,战略的关注点和基石还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四个战略要素,即Vision(愿景)、Understanding(认知)、Courage(勇气)、Action(行动),同样可以将首字母缩写为“VUCA”。

一、愿景Vision

企业应该是为了未来而存在,企”字本身就含有前瞻、远见和愿景的意思。疫情非常时期,我们没有办法确定疫情到底持续时间有多长、影响有多深,能确定的是大家都想活下去,并且在未来活得更好。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特别喜欢一位冰球手所说的这句话:“优秀的冰球手是滑向球所在的地方,而卓越的冰球手是滑向球将要去的地方”。现在,“宅经济”就如同球所在的地方,战略则不光要判断球现在在哪儿,还要判断球将会往哪里去、怎么做能确保将来击打到球。

远见很重要,但是眼前怎么过?“VUCA”时代特别强调计划和变化有机结合。变化绝对不意味着计划没有用,计划的过程中遇到变化,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之后再调整目标,但不要被眼前迷失了长远的方向。

这里分享一个小案例。今年1月底,西贝餐饮集团的贾国龙接受采访时称,西贝的账面现金发工资可能只能撑3个月。那之前不久,西贝雄心壮志地定下了2020年营业额超一百亿的目标,没想到疫情来势汹汹,让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在生存的边缘挣扎。1月31日贾国龙接受采访代表企业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2月3日就收到了一些银行支持的意愿,2月6日完成审批授信,2月8日资金就到位了。

所有企业都应该看到艰难中的欣喜:市场机制、生态系统高度发达的时候,只要企业有信誉和能力,还是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撑下去。

西贝的外卖只占正常营收的10-15%,为了活下去,除了请求银行支持,他们还利用疫情期间的空档做了两件事:一是坐下来重新梳理企业的管理制度。贾国龙说,西贝32年来从没有机会能这么认真地、一条一条、一字一句地梳理公司的制度。在未来的长跑当中,这件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二是调整愿景,西贝对未来十年有了新的构想。原来西贝梦想“全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转角都有西贝”,一场疫情让西贝重新设定了目标,即2030年做千亿量级的西贝。千亿西贝从哪里来呢?除了西贝现有餐饮、外卖,西贝还打算做线上美食,而且并非方便食品模式,目的是把西贝健康、美味的食品,让客户随时、随地都能够享用到。

非常时期我们看不清眼前,更需要看长远。我们不能预测未来,更需要凝心聚力去创造一个未来。

二、认知Understanding

《孙子兵法》里说到战略的根基,是知己知彼。对于企业,这次疫情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重新认识自身和身处的环境,重新审视自己的所长所短,回归最基本的战略框架,包括自己可以做什么、外部有什么机会,在内部能力和外部机会之间找到契合点。

任何企业都深深植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海底捞为了生存下去要涨价的时候,顾客不干了;美团为了生存下去或是维持原有利润要提价的时候,广大店家不干了。我们与整个价值系统密切关联,如果我们能够站起来,就要为之贡献力量,让这个价值系统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变化当中不变的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未来五年、十年都不会变?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因素之上,才能拥有更加稳固的根基和未来。

战略最重要的一个根源就是顾客价值,这一点不会变。

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创造需求和顾客。比如零售行业,不变的客户需求就是多、快、好、省,谁能做到更多、更好、更快、更省,谁就能收获更多客户。刘强东也说,顾客永远关注质量、价格和服务,所以京东会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当然,我们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复杂的,有硬性和软性需求,有吃东西维持生命的底层需求,也有尊重、实现自我的需求。“宅经济”就表明,我们天天宅在家,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社交、不需要他人的认可和鼓掌、不需要学习。怎么给客户提供组合价值,这里面有无限空间值得所有人去研究。

还有一点不会变,是我们讲战略竞争的本质时,保证持久竞争优势的四个条件:是否创造价值、是否创造独特的价值(稀缺)、创造的价值是否难以替代、是否有合适的组织形式让战略落地。这几点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基,它不会变。

三、勇气Courage

丘吉尔说,“成功并非终点,失败并不致命,至关重要的是继续前行的勇气”。“宅经济”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爆发性增长,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的行业受这次疫情波及,我们要继续穿透迷雾。

战略要求我们要有选择的勇气。我们总想听听别人说什么、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总想模仿对方,但是战略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所以,我们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包括做什么、怎么做。

四、行动Action

今年刚刚去世的杰克·韦尔奇说,长久的竞争优势只有两个来源,第一是你有比竞争对手更早洞察到客户需求的能力,第二是你由比别人更快把这种洞察付诸行动的能力。再远大的理想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做根基也是一场空。

在这个迭变的时代,我们需要发现用什么产品和方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探求更好、更有效率完成的方式和路径。腾讯会议用短短40天迭代了14个产品,这是行动,是基于需求快速行动,并且探求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总结一下:“VUCA”时代,战略中值得关注的四点是愿景、认知、勇气和行动。尤其是愿景和行动之间的关联,不管眼前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如何把愿景付诸行动,让每个行动都离愿景更近一步才是关键。

电影《铁娘子》里撒切尔夫人说,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很多人不再思考,只是在感觉,我们感觉幸福、快乐、焦虑,很多行动都是受感觉所驱使,很少有人再真正沉下心来去冷静地思考。对于战略而言,我们需要冷冰冰的思考,一如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所言,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并不来源于经验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对于经验的反思。

最后引用尼采说过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人跟树本质上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天空,根就要伸向越黑暗的地底。这个时代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握好用户的本质需求,相信都能够走得更久、更远。

整理:王志勤  编辑:王贤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