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学校新闻

《财新网》中美能否携手抗疫?两国专家建议加强科技合作


【财新网】(实习记者 阎格 记者 邸宁)“当北京再次出现社区感染,我们利用此前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有效控制了下来,同时保障经济不受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非药物干预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城际旅行限制、病例的早期识别和隔离、人员接触限制和社交疏远等措施,中国将在新疆实施同样的措施,追踪关联人士及疑似病例。

高福是在7月31日举行的中美健康二轨对话中作出上述表述的,该对话主题为“疫情中的启示:中美如何在全球健康危机中携手共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美中关系全球委员会联合举办。

参与对话的中方嘉宾包括高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恩,美方嘉宾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务卿、美国FDA前局长Margaret Hamburg,美国FDA前局长、杜克大学商学及医学健康政策马戈里斯讲席教授Mark McClellan,默克副总裁Julia Spencer等。

目前,中国全国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得以控制,但局部有所反弹。截至7月30日,新疆新增112例本土病例,辽宁新增11例。而在美国,新冠疫情持续恶化,累计确诊463万人,累计死亡15.5万人。

“许多国家采取了相似的防控措施,但不同的文化与人的行为,造成了非常不一样的防控结果。”刘国恩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反思中国抗疫之路,刘国恩总结了三点经验。首先,政府干预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极为重要。他表示,在中央政府指挥下,一系列政策用最快速度发布、最短时间实施,例如大范围检测、疑似病例追踪、确认病人隔离等。地方政府密切关注并尽快落实政策,助推院校、企业医疗供给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实施几乎全民的政府干预。

非政府条件对防控效果也有影响,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刘国恩表示,不同文化导致了人行为上的不同。例如,在个人实施社交距离这一政策时,会有健康和财富上的权衡,不同的想法则导致不一样的决定。他介绍,以日本为例,由于政府有能力促成关于良好公民自我遵守的法律,产生了迄今为止突出的健康和经济成果。

此外,中国政府依托公立医院数量上的优势,动员全国超4.2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武汉一线抗击疫情。公共卫生系统大量调集医疗物资,以支持武汉和湖北其他疫情严重城市。几乎所有确诊病人都被送往医院治疗,无论病情如何。

高福则补充,除了非药物措施在遏制疫情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四线”、“四集中”、“四早”的疾控理念,也使得政府防控效率更高。疫情期间,中国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模式,提倡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我不确定中国的防控策略在美国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谈及中国经验,Mark McClellan表示,中美两国有许多可以互相学习的领域,但由于国家间显著的文化差异、政府角色和个人自由差异,而新冠病毒已经在美国大范围扩散,因此中国的战疫策略可能不适用于美国。

如果新冠疫情出现反弹,中国如何能做的更好?刘国恩提出了两点反思。第一,让所有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经济成本效益仍存疑问。他介绍。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超过80%的确诊患者可在非医院机构得到治疗,例如社区卫生保健中心、一级保健中心、家庭护理机构等等。中国政府需制定可持续医疗及防控政策,来面对未来可能到来的疫情反弹。

第二,大多数医疗和经济资源分配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将导致其他疾病治疗资源有限。在疫情扩散时期,医院工作重点是收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这导致其他患者治疗被搁置。刘国恩表示,政府需要权衡因新冠病毒导致的生命损失,和其他致命疾病造成的生命损失。

Mark McClellan同样表示,美国和中国都严重依赖医院体系,但当今医疗技术正在发生变化,中美都致力于实现更数字化、基于团队的护理方式,如何改变融资体系和监管体系,进一步鼓励更便宜、更方便的医疗服务方式,是中美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美在控制疫情中如何实现合作?刘国恩表示,美国作为技术领导者,需要有透明,易于遵循的指导方针,两国研究人员可基于方针,进行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与试验合作;而中国则需要让世界看到,政府能够做什么,准备做什么,这会给全球抗击新冠病毒带来巨大的信心。

Julia Spencer同样表示,中美两国需要在科学领域上加强交流,特别是新冠疫苗研发上。她说,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挑战,全球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迫切的渴望合作。她表示,一个完善的疫苗“生态系统”,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生命健康保障。

本文来源:财新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