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学校新闻

探寻人类制度的演进逻辑——姚洋教授专题解读政治经济学名著活动成功举行


2020年7月18日、23日和31日,总裁读书会与北大国发院EMBA中心联合邀请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带来专题直播系列课。该系列分上中下三篇,姚洋教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别深度解读《政治秩序的起源》(弗朗西斯·福山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和《西方将主宰多久?》(伊恩·莫里斯著)三本著作,从西方、东方和人类文明大分岔等不同维度鉴往知来,丰富公众对人类政治经济和历史演变的认知。

每期直播课还特别邀请一位对话嘉宾分享对当期专著的理解,并与姚洋教授展开探讨。三期嘉宾分别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宫玉振、北大中文系教授韩毓海。

这三期直播课是中国企业领袖读享盛典大咖云课暨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系列的一部分,由总裁读书会和北大国发院EMBA中心联合主办。总裁读书会创始人、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刘世英在三期直播课上致辞,北大国发院EMBA中心主任柴豫荣老师也发表致辞并对国发院EMBA项目做简要介绍。第一期直播课由北京卫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张伟主持,随后两期由北大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主持。

《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形成过程的跨国比较

首期直播课于7月18日晚举办,姚洋教授专题解读著名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极具影响力的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姚洋教授介绍说,福山在这本书中抛弃了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那本书中所持的史观,从关注自由主义民主转到关注政治秩序。福山认为政治秩序包括三个要素:强大的国家(capable state)、法治(rule of law)、责任政府(accountable government)。姚洋教授带领听众沿着福山的思路分析了这三要素在欧亚大陆主要文明中的发生、停滞和最终确立,包括:古代中国是如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国家,但为何一直缺乏法治和责任政府;古印度因为宗教和种姓制而产生了法治,但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现代国家;埃及的马穆鲁克政权和奥斯曼帝国虽然都有量才录用的制度,但都有其局限性并逐渐退化;法国和俄国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形成责任政府;最后,他详细梳理了政治秩序的三要素在英国形成的历史过程。

讲完福山的书,姚洋教授反观中国,用政治秩序三要素理论逐一对照中国的情况,由于中国是早熟的国家,官僚帝制的演进被反复被蛮族入侵打断,并且宗教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在社会扎根,所以促使英国形成现代国家的条件在中国都不具备,导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显得比较漫长。

本期活动联合邀请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与姚洋教授对话。刘瑜副教授为《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的中译本撰写了导读,还是福山其他中译本导读的作者,对福山多年来的理论研究和思想变化轨迹较为熟悉。她认为,福山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对他以往的理论产生了冲击,福山希望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以解释不同政治体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接着,刘瑜副教授与姚洋教授一起解答了主持人和在线听众提出的问题,使大家进一步理解了政治秩序三要素理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7月23日的第二期专题直播课,姚洋教授解读钱穆先生的名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他介绍说,本书从春秋时期一直讲到清朝,沿着政治这一主线,以鸟瞰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优缺点,颠覆了国人对中国政治史的认知,是五四之后为中国历史正名的力作。

姚洋教授认为这本书对当代的启示至少有两点:首先,中国古代政治并没有那么黑暗。从春秋到北宋都是中华文明的上升期,期间“化家为国”开创了现代国家形态,并形成了权利的制衡,法治的萌芽。第二,儒家政治的理想原型可以和民主政治的理想原型互为补充。民主政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和权力制衡。儒家政治强调官员德行、政治秩序和社会的融洽。这些价值都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共同推崇的,缺一不可。

姚洋教授提出,从中国儒家政治的视角看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成就可以发现,邓小平的功绩除了改革开放,还有带领中国共产党回归中国。这包括哲学层面回归中国的务实主义传统,为改革打开了大门;组织层面回归选贤任能,完成从革命党到“宪制党”的转变。展望未来,姚洋教授相信未来会产生一个吸纳所有文明优势的全球文明,所以我们要总结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新的世界文明里融入中国叙事,把中国智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给全人类听,这是我们当代人和未来几代人要共同努力的工作。

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宫玉振教授是本期活动的特邀对话嘉宾,他擅长军事学、历史学与管理学的融合。宫玉振教授从历史观、文化和政治制度三个角度对钱穆先生做了定位,认为他启发我们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众多伟大史学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接着,宫玉振教授与姚洋教授一道,探讨了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共通和不同之处,交流了各自对钱穆先生思想的理解,并详细解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西方将主宰多久》: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东西方比较

7月31日的收官之篇,姚洋教授主讲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的名作《西方将主宰多久》,特邀北大中文系韩毓海教授作为对话嘉宾。姚洋教授介绍说,作者伊恩·莫里斯是英籍历史和考古学家、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教授,他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出发,展开宏大的叙事,在这本书中主要讲了几个问题:他对东西方三次大分流做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回答了过去三百年里西方领先东方的原因;他发明了“社会发展指数”去测量文明的进步;他独创性地提出莫里斯定理(人类社会的变化来自于懒惰、贪婪和避险的人们对舒适、利润和安全的追求),认为这是主宰文明长期进步或退步的内因;外因方面,他强调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文明的进步所起的帮助或阻碍作用。

姚洋教授认为,《西方将主宰多久》这本书启示我们要用全球视野看中国,超越东西方的简单对比,才能知道我们在整个世界文明中所处的位置;还要有历史视野,从历史看当代中国和世界,才能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并且,我们在读了这样具有宏大的全球观和历史视角的著作之后,再看身边的事就能豁然开朗,不为一时得失所累。

本期特邀嘉宾是北大中文系韩毓海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人文地理学和中国现代思想史,代表作有《新文学的本体与形式》、《我们的时代: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等,在中国文学与中外思想史领域有不凡的影响力。伊恩·莫里斯专门邀请韩毓海教授为他的《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中译本撰写推荐序言。在姚洋教授演讲之后,韩毓海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还就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社会发展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程度而带来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长征的经验教训对现代企业家的启示等话题与姚洋教授进行讨论交流,并共同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三期专题直播课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众多直播平台的支持。

白尧 / 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