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学校新闻

【云上论道】余淼杰: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双循环”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迎来“双循环”。身处其中的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现象?全球大变局中的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是怎样的?中国经济下半年会否持续复苏?

5月28日晚,“理解中国经济 把握时代脉搏”——余淼杰《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双循环”》新书首发分享会在位于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举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就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并就人民币汇率、中国考虑加入CPTPP、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等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分享了真知灼见。这场活动也是世纪朵云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云上论道”系列读书分享会第一期。

《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双循环”》一书,收录了余淼杰教授的论述、时评和访谈,向读者展现了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与时评,涵盖了中国经济政策、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等多个主题,余淼杰教授回答了中国如何在大变局中开新局、如何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诸多重大问题。第二部分是热点访谈,余淼杰教授主要回应最受大家关心的新闻时事,如“十四五”规划、成渝双城经济圈、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重要问题。

在大变局下,中国提出的战略是“双循环”。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寓意深刻,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包括如何阐释双循环,如何实施双循环,怎么通过双循环让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新的动力,并在更多领域实现可持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余淼杰教授先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方面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中国的新发展阶段“新”在什么地方?余淼杰认为有五点:第一是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我们的加工贸易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是不高的,比重的不断下降,从客观上间接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在提升;第二是产品质量升级,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爬升,如果把2000年标准化为100,那么到2019年或者去年已经达到了1000,换而言之产品倍数是增长了10倍;第三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就是企业的生产效率或技术水平在提高,根据数据从2000年到2015年大概增长了10%左右;第四是产业升级,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唯一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一个国家,有41个大类,666个小类;第五是产业集聚,每个城市有自己的重心产业,因为产业集聚所以可以降低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再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三大产业里,服务业在上升,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比30%-40%,是一个比较大的占比。

谈到新发展理念,首先离不开“创新”两字。余淼杰教授指出,创新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狭义的创新,一个是广义的创新。狭义的新就是技术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发强度要达到3%左右,就是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3%左右,这是一个很高的概念,因为OECD国家是在2.2%左右。还有广义的创新,就是规则规制创新,如我国到现在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制度创新。

其次,绿色发展也是新理念。余淼杰教授认为,现在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一个是在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两个指标,一个是单位GDP的能耗下降13.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要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这是很不容易的,非化石能源包括三类,核电、水电和可再生,这里加起来是15%,所以这个距离任重而道远。

第三是“协调”。余淼杰教授指出,协调分为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区域协调跟城乡协调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涉及到“新四化”,即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型的农业现代化。

第四是“共享”,今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伟大胜利,之后我们还要送上马扶一程,防止返贫,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

最后是开放,疫情刚开始时大家对中国的外贸很悲观,但出口的下降没有进口下降得快,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7万亿人民币,远高于19年的2.9万亿。今年余淼杰教授的判断是,出口还会持续变好,今年的贸易顺差还是能够达到3.7万亿左右,甚至会到4万亿人民币左右。另外就是推进一带一路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余淼杰教授认为我国的比较优势已不再是劳工成本比较便宜,而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所以一个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将是我国的一个优势。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的大格局,这个理念也在不断地强化。双循环不是闭关锁国,尽管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但国际的大市场还是应该抓住,所以两点齐头并进非常重要。

如何促进国内的内循环?余淼杰教授提出几点看法:首先以‘三公’竞争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其次,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第三,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第四,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来提升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拉动内需就必须稳住就业,稳住市场主体,不让中小微企业破产,这就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疏困。我国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同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就是说央行不会再大幅度放水,钱也会更多地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实现新发展格局,不仅要依靠国内大循环,更要积极拓宽国际市场,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促进双循环发展。余淼杰首先表示,全球化并没有因为特朗普的贸易战发生根本性改变;其次现在世界的三足鼎立很明显,德国是欧盟的中心,美国是北美自贸区的中心,中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中心。他强调,三足鼎立不等于三个孤立,这三者之间有彼此的很紧密的联系。比如亚太地区跟北美的自贸区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欧盟跟美国有跨大西洋的贸易协议,由之前的全球经贸合作变成了地区经贸合作,这是全球化的特征。

在“一带一路”的路线上,余淼杰教授认为固然是两条腿走路,但应该优先发展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太多地缘政治,进出口没有问题,投资会伴随较多风险。

在区域经贸合作上,当中国在2010年跟东盟十国签署了东盟10+1自贸区之后,如今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不再是美国也不再是欧盟,而是东盟,就是因为得益于十年前我们签署的自贸协议。接下来怎么走?余淼杰教授认为有几条不同的路径:第一是东盟10+3,10个国家再加上中日韩;第二个是10+6,就是东盟十国再加上中日韩,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16个国家,这是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化。

余淼杰教授总结道,疫情重袭之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如果要实现新发展格局,就需要更好地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用双循环来推进我国的新发展格局。

主题分享后,余淼杰教授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第一财经研究院高级顾问杨燕青进行了精彩的对话,并就现场读者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如在对外开放层面,余淼杰教授认为,中国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一步,中国将积极考虑参与高标准、严要求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往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更深的角度发展,这是全面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

就读者感兴趣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余淼杰教授分析认为,美联储持续放水,中国央行则保持政策的灵活、合理,不搞“大水漫灌”,而将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精准灌溉小微企业,所以从长期趋势看人民币必然升值,而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明年底可能达到6.1左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国旅游、留学等活动,也利好进口企业,但出口将相应承压。那么人民币近期快速升值是否会深刻影响我国整体出口?余淼杰教授指出,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出口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影响出口的还是外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刺激外需,保证了出口规模的稳定增长。

本次读书分享会圆满成功,“云上论道”系列活动还将继续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就社会关心的经济、管理、社科等领域的话题,于上海最高的书店——朵云书院·旗舰店举办系列读书分享会,结合著作分享,把最前沿的专家观点和知识通过“上海之巅”的文化客厅,传递给更多读者。

(综合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等报道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