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学校新闻

《中国经济时报》卢锋:明年宏观和监管政策边际宽松有望延续


日前,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MBA中心主办、CFA上海协会协办的“北大国发院MBA讲坛: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展望”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卢锋作主题演讲,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卢锋说,当前国内经济呈现“供强需弱”的特点,即供给侧在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和新兴部门,保持了活跃的产业升级能力与充足的产能。强供给能力昭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积极前景。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正处在大国成长巅峰阶段。从航天、机器人、生物科技,到芯片、新能源电池和汽车等新兴行业,有的处于先进行列,有的与前沿水平差距显著但正奋起直追。有的被所谓“卡脖子”的行业也仍然在活跃发展。

卢锋说,近年我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快速增长。在产量、出口、海外投资等方面“三级跳”的活跃表现,特别是相关企业大举对外直接投资(OFDI)浪潮,标志我国在上述新能源行业经多年快速追赶现已跃居领先地位,并且具有超出行业范围的广泛意义和影响。

首先是国内产量和销量飙升,相关行业大体从2015年前后开始快速增长,近年光伏行业产量增速进一步提升,动力锂电池处于高位盘整状态,电动汽车产量则从2021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如电动汽车产量和市场渗透率显著超过国家行业发展规划的预测指标:2020年国务院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发展愿景”,2022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26.1%,提前超过2025年目标。

“但供给端并非完美无缺。”卢锋指出,比如房地产行业多年实施类似7090户型比、容积率等管制政策,对市场机制调节商品房供给造成一些限制,对满足城市低收入与中产阶层的住房需求有不利影响。再比如,近年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转变,加上国内某些政策措施效应,伴随科技生态条件演变,对我国独角兽企业新增量产生一定影响等。不过,他认为,供给侧活跃增长的驱动力不少,主要表现在开放型市场体制的激励支撑功能;民企-国企-政策合力并进;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全流程覆盖的产业和技术体系支持等。

卢峰认为,供给活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短期增长由需求决定,经济持续增长须通过供求良性互动实现。短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需求。近年高层对经济形势研判提示下行压力挥之不去,折射需求增长持续偏弱。需求侧近年来持续偏弱,派生通胀走低、追赶放缓、青年失业、金融风险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等问题。由此导致阶段性信心不足与看空预期。针对“供强需弱”成因,应调整政策,巩固强化供给并改变需求弱势。

卢锋认为,我国需提升宏观调控水平与实施必要改革以提振内需,逐步改变近年供给较强和需求偏弱伴随的“宏观低景气度”形势,在边际上延缓有关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出现时点。

“虽然房地产、地方债务风险仍存,但明年宏观和监管政策边际宽松有望延续,稳定复苏前景为企业谋划未来提供较有利时间窗口。供给活力提示长期经济追赶乐观前景。”卢锋表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