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

学校新闻

黄卓: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题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金融工作上升到“金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北京大学校报》特刊发黄卓教授专文阐发对数字金融重要发展方向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内涵丰富,我在此不作详细展开,只谈几点根据我个人研究判断是这次新出现或更加强调的重要观点。

第一,明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这样一个目标。我认为这个也是对整个金融行业的一个重新定位。金融强国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在金融行业比较有竞争力的国家,二是金融用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地强大。

第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这是更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在2017年即六年以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主要精神之一。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我们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每年要做一个年度重大课题,2016年的课题正好是我牵头。所以,我当时就在思考做什么题目。当时关于中国的数字金融还有金融科技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时刻。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说数字金融是金融创新,是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但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只不过是利用技术和数字的外衣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所以是一种监管套利。关于这两种言论到底怎么评价?当时我想到了应该用是否支持实体经济来判断一个金融创新是不是正确的方向、是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恰好2017年的时候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主要精神。

第三,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专门强调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特别是维护金融安全,这是相对新的一个命题,我认为可以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来理解,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如果把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做文本分析,就会发现“安全”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前面两次会议,而金融安全本身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我认为这次金融工作会议比较新的观点还有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这也是为了保证金融发展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最后,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来了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强调了未来发力的几个重要的方向。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长期关注数字金融,数字金融也是我自己研究的重要领域,所以我重点谈一谈如何做好数字金融的大文章。

我先谈一谈两个背景:

第一,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更强调高质量增长。从这样背景看,我们原有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已经有所减弱。因为我们原来的金融体系有几个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商业银行主导,间接融资为主。它在支持国有企业、投资拉动型的企业、房地产企业、制造业时,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它需要抵押品来把控信贷风险。但是,这种模式对中小微企业,还有科技型的企业来说,金融服务支持是不足的。比如说,科技型企业难有实物的资产去抵押,小微企业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的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这个新的形态快速地发展,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领先水平。比如移动支付在全世界是遥遥领先。还有大科技信贷、线上投资理财等,都是进展非常快的。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数字技术本身有非常强的规模效应,能够用很低的成本覆盖以前银行很难去服务的那部分客户。它的成本非常低,所以可以覆盖到这些长尾用户。第二方面,大数据分析、科技平台这些生态可以帮助这些金融机构更好地完成风控,从而给出一个更加精准的风险定价,来降低信贷的成本。

以上是两个背景。如何在数字金融方面做好大文章,我们在此提出来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去年银保监会也出台了加快银行和保险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现在又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智能化,特别随着ChatGPT的出现,下一波的数字化的方向就是智能化。智能化可能让我们每个人对金融服务的感受更好。

上一轮数字金融的创新主要是由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科技平台来主导的。像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陆金所等一些平台。下一轮数字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应该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代表,还有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数字化转型。现在要不要转型已经不是一个选项,而是怎么样转型的问题了。

2.推动金融领域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特别是要完善适应大数据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关于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的系统。去年国家推出了《数据二十条》,就是要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因为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新的生产要素。但是,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有它的一些独特性。它的流通,特别是在流通定价方面存在很多障碍,需要一整套的配套市场体系来支持。具体在金融行业里面,我们知道很多数据都被拿过来做风控,但是这些数据由于它是信用数据,会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这些数据怎么样流动起来,怎么样让它合规地使用?这需要整个配套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特别是企业征信还有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3.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过去我们感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大多是在消费端,就是个人的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比如借贷、支付、投资等。但是针对供给侧,就是针对生产侧的企业金融服务,目前来看数字金融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下一步就是怎么样让数字金融深入到产业链,深入到供应链,去用数字来代替抵押品,同时这也可以支持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4.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居民投资难问题。过去我们总说投资难、融资难,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融资难得到了非常大的缓解,现在有很多渠道可以借到钱。但是,投资难这个问题反而更加明显了,一方面银行的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另一方面理财收益也在不断下降。房地产可能已经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股市更不用说了,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徘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居民的投资问题怎么解决,居民储蓄如何有效地转化为支持实体经济和创新的资本?这是一个问题。下一步,我认为要在银行理财、财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上,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地提供一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5.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我们要有一些创新的机制。过去在监管上产生了一些风险,现在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治理。但是,治理完了之后,合规之后我们还是要给创新一定的空间,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监管机制,允许创新的同时又能把控风险。另一方面,要提高我们监管体系的数字化能力,依靠传统常规指标的模式,可能已经不够有效,不够迅速。所以,现在监管科技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文来源:北京大学校报


分享到: